(23)忆我的医界友人(2)

2019-04-26 15:16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27 次

  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林巧稚大夫是我们团里德高望重的前辈,她比我年长37岁,能陪她出国访问是我的荣幸。访问归来的最初几年,我有时到东单外交部街口的协和宿舍大院她的住所看望她,我家住在外交部街甲31号外交部宿舍,两处住地不远,算是“邻居”。有一次我带着一对疑患不孕不育病的外交部同事夫妇登门请教她,她非常热情、和蔼地接待我们,专门安排这对夫妇第二天在协和看了专家门诊。每次麻烦她,我从未见她对我们这些晚辈表露半点不耐烦。

  林大夫的从医生涯是传奇的,也是感人的。北平解放前夕,她拒绝接受离开祖国的机票,这是因为她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

  1921年,刚满20岁的林巧稚凭着她的苦学和聪慧,进入淘汰制极其严格的协和医学院。有人后来回忆她的生平事迹时说道:林巧稚事业上的成功,是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的。那是妇女地位不被重视的年代,当时的协和医院有一条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规定:“愿做实习女医师、住院女医师,请勿结婚。”对林巧稚来说,放弃自己历尽艰辛争得的事业无异于放弃生命,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成家而成就事业的人生之路。即使后来有条件成家,她也没有结婚,而把全部的心血给了事业,把全部的爱给了需要她医治、救护和帮助的妇女和儿童。一生中,她从未因自己医术高超、资历出众而失去对病人的爱心。她为人治病,从不嫌贫爱富,更不在手术台上向病人索要分文钱物。相反,她还经常向被救治的贫困患者贴钱。

  林巧稚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一面旗帜,她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的妇产科学。在她看来,妇产和护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她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的爱心,使无数的母亲和孩子获得健康,甚至获得第二次生命。

  林巧稚不仅在自己的祖国深受爱戴和尊敬,在美国医务界也享有盛名。但我注意到,她同美国同行交流时,从不以大专家自居,总是神情专注地耐心倾听对方介绍经验,悉心观察对方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访美那年她已是71岁高龄的老人,团内并没有为她专门配备照顾生活起居的助手,一切全靠她自己打理。每天的活动是那么紧张,但她从不迟到或缺席。我等晚辈十分敬服她严于律己的精神。

  使我们这些曾随她出访的人深感惋惜的是,林巧稚1978年底访英回国后病魔缠身,同时也使我们深为感动的是,她抱病与学生通力合作,花4年工夫完成50万字的《妇科肿瘤》巨著,并苦心筹划着成立妇产科研究所的事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林巧稚大夫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一生的真实写照。

  1983年4月22日那天,林巧稚走完了她82年的不平凡人生。当时正在加拿大工作的我,从新闻报道中得知这一噩耗时,陷入深切的悲痛和哀思之中。

  我对未能亲自参加林大夫的最后告别仪式而深感遗憾。2006年夏季,我终于有机会借到厦门出差的机会特地前往鼓浪屿拜谒林巧稚大夫纪念馆,缅怀这位深受人们爱戴和敬仰的伟大女性。

  

       

本文标题:(23)忆我的医界友人(2) - 行业快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2623M5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