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要增量 更要提质
□ 张西流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30.9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上升到2.2人。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还需提升质量水平,还应继续加强对基层全科医生的激励,在待遇、学科建设、职称晋升等方面再下功夫。(4月30日《人民日报》)
随着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大医院和医疗专家,而是近在身边的全科医生。一直以来,在地广且人口分布不均的我国,致力于发展和壮大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最具效益的全科医生队伍。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全科医生已达30.9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上升到2.2人。特别是,我国将继续加强对基层全科医生的激励,在待遇、学科建设、职称晋升等方面再下功夫,将会使全科医生成为医疗队伍中的“香饽饽”。
事实上,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能解决患者80%以上的健康问题。遇到复杂、严重的疾病,全科医生也可以及时判断并转诊,减少了病人选择科室的盲目性。只有树立全科医学理念,才能做到全方位全周期照护病人。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呈现出全科医生数量偏少、素质参差不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待遇低、社会认知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亟待逐一破解。特别是,全科医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社会认同,包括全科医生自己,也缺乏职业成就认同感。
一方面,由于全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场所在乡镇和社区医院,尤其村卫生室,在很多人眼中实际上就是“小诊所”的代名词,是不被信任的医疗机构,是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落后的机构。这使得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全科医生就是过去的“赤脚医生”,或认为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医生”。其结果是,患者对全科医生缺乏信任,不愿意找全科医生看病,或害怕找全科医生看病。
另一方面,全科医生受到的教育和医学知识,虽比不上专业医师,但付出的代价和心血,却比专业医师大得多。但是,全科医生基本上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工作条件和环境远不如专业医师;而且,全科医生的工资水平不如专业医师高;特别是,全科医生的福利待遇,也远远不如在大医院的专业医师高。这种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很多医学生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全科医生。
可见,发展全科医生,要增量更要提质。应建立和完善全社会激励全科医生的体制机制,使全科医生看到美好职业前景。首先,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宣传力度,纠正公众对全科医生的误解。同时,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以精湛的医术争取患者的认同。再者,全科医生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当给予优惠政策,职称评定名额适度向全科医生倾斜。特别是,地方对于全科医生要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要保证全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专业医师,甚至要高于专业医师,吸引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群众,成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5/050525A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