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型长寿之乡”探路大健康(2)

2019-05-07 22:00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93 次

“富裕型长寿之乡”探路大健康(2)

2019-04-09 01:29栏目:健康

TAG:

改革开放初期,三水新建人民医院和各镇卫生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等,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预防保健中心,逐渐建立起区域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

2003年,三水镇级卫生院掀起“公转民”热潮,基层医疗机构营收大增,随后却凸显出其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弱化、公信力下降等问题。

7年后,公办医疗机构重新唱起主角,全区逐渐形成一镇一中心、区级公立医院四足鼎立的格局,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大增,但依然存在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医疗“高地”不高等问题。前几年的数据显示,三水每年约有1/3住院患者“流失”。

全区整体医疗水平不仅与群众需求有一定差距,也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章玉涛是三水一家电子通信天线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在与许多离职的同事交流时发现,他们皆对三水怀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这源于城市形态、医疗水平等与其期待的差距。

“富裕型长寿之乡”探路大健康(2)

三水区西南街道北江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佛山日报记者陈浩森摄

从外部环境看,粤港澳大湾区舞台上,周边各大城市摩拳擦掌,参与城市竞合; 另一方面,进入“十三五”阶段,全国上下纷纷掀起深化医改的热潮,优化区域医疗资源。若不提升区域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三水容易被低端锁定。

黄福洪曾严肃指出,卫生事业再不抓,区域经济也难有质的发展。

2017年6月,一场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三水拉开序幕。以强基础、建高地等为目标,三水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入不少于55亿元,打造“点、线、面、网”充分融合的区域大健康体系,构建公共医疗卫生和健康体系的“四梁八柱”,打通医疗人才上下流动的“任督二脉”,打造满足本区域需求并辐射粤西北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高地。

有观察人士指出,此次改革无论从经费投入还是创新举措方面,都堪称三水医疗卫生领域的史上最大动作。

改革启动后,多项措施迅速展开。一年多时间里,三水已有白坭岗头等11个新建基层卫生服务站点投入使用。同时,以区级医疗机构为中心,向上以16个名医工作室对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下通过7个医联体连接镇级医疗机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区域内流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优质均衡,逐渐解决群众看病难、对区域就医环境信心不足等问题,进而实现“首诊在基层,重病在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

2019年春节前后,三水还将在三水新城新建一所现代化三甲综合医院,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资源优势,补齐三水医疗“高地”不足的短板。

因地制宜打造大健康体系

在三水,健康和卫生理念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从短期看,三水该项医疗改革硕果累累。三水区移动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区级医院医保实时结算;三水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成为今年佛山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医院,未来将探索中西医并举、医养结合新路径;白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后,门诊就诊量增幅达46.21%……

但以更高、更远的目标进行审视,三水要打造大健康体系,攀登辐射粤西北地区的卫生高地,仍然缺乏长效机制,难以长期激发吸聚人才“造高地”、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强基础”的源动力。

距离三水两百余公里外,深圳也正在加速解决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等医疗痛点。

2014年起,深圳启动“三名工程”,引入上百个高层次团队加强名科建设,并制定长期的人才激励和培养政策。同时,深圳将名校名院引入医院管理中,快速借力吸聚人才、打造“名院”。其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业5年即通过“三甲”医院评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今年5月开业,引进的高级职称人员80%来自中大医科系统。

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圳以罗湖为试点创新“医共体”模式,加速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与一般医联体不同,罗湖打通了区域内公立医院和社区诊所的行政壁垒,整合成一体化的医院集团,从顶层设计上避免了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推进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同时,该医院集团以高薪招聘基层全科医生,促进优质人才下沉基层,还采用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导向机制,将医保支付方式从“保疾病”转变为“保健康”。

本文标题:“富裕型长寿之乡”探路大健康(2)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5/050H6121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