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出“幸福答卷” 荣登“年度美好生活指数
荣登“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榜首,连续十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改善民生,南京交出“幸福答卷”
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新建的迈皋桥幼儿园丁家庄第三分园可容纳三百六十名幼儿。 本报通讯员 凌嵘 本报记者 徐琦摄
春风传捷报。2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南京名列首位。
这份“美好生活”榜单基于面向10万家庭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形成。调查的主旨,是全面了解中国百姓在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个维度上对于美好生活的感受。
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对于这3个词,已连续10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南京可以自信地给出各种诠释。聚焦百姓的关心事、烦心事、忧心事,持续改善民生,南京交出了“幸福答卷”。
解决民生“痛点”,幸福来敲门
2月21日上午8点,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你餐前血糖已经调至6.7,比较正常,接下来定期到社区监测血糖调整用药就行……”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著名专家王爱萍认真看完高国圣的检查单后嘱咐道。
高国圣近一年多来血糖有点偏高。“我家离空军医院不远,也可以到那边看,但那边王主任门诊时的病人太多了。”老高说,上周社区签约家庭医生通知他,周四社区有王主任门诊,他赶紧过来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家门口就有专家看病,是南京解决群众“看病难”的举措之一。2018年我市推出的各项惠民举措,件件解决民生“痛点”,桩桩体现政府温度。
组建“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基层医院与患者间的黏合度越来越高。“去年我们社区中心门诊人次同比上升了11%。”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胡臻说。
家长们为什么打破头也要进名校?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去年我市新增7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大部分新校都引入了名校资源,让孩子们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有学上,而且还能上到好学校。
解决原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发展不平衡问题,去年我市出台《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从今年1月起,全市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和大病保险待遇。
2018年,我市完成棚户区改造488万平方米;192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保障房新开工456万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快于经济增长;全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86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2984元、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我市公共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保障,兜底民生不断扩面提标。
创新实干保持“领跑”,幸福品质不断提升
幸福都市,除了要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依等最朴素的人生愿望,“高品质”才能与美好生活更般配。
正月十五一大早,住在丁家庄保障房二期凤来北园的老赵在超市忙着采购。过去的20多年,老赵一直住在纬一路附近的一处小楼里。“现在的家将近70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卫。春节期间老同事、老朋友来串门,个个都夸这里‘顶呱呱’。因为我不仅住上了新房,还住上了好房!”老赵说。
老赵入住的丁家庄保障房二期,在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等七大指标中脱颖而出,去年底捧得中国地产界人居性能的最高奖项“广厦奖”。专家组评价称“南京的保障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记者获悉,即将开工的百水、绿洲和孟北三大保障房片区品质将更上一层楼,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推进,小区景观绿化、雨水回用、通风采光等各项指标将比已建成的四大保障房片区更优。
聚力“品质民生”,南京去年保持“领跑”——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去年一年签订书面协议达2131部,完工621部,吸引40多个城市来“取经”。实践中还不断创新模式:多方“抬石头”,让保障房小区有了首部加装电梯;解决资金难题,“租赁式”电梯应运而生。
做手工、学跳舞、齐唱歌、玩棋牌……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大石桥社区悦心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不仅有助餐室、娱乐室、助浴间、老年大学教室,还配备了智能健康体检设备、智能护理床、爬楼机、无障碍汽车等具有先进科技含量的老年产品,实现了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从简单照料到综合护理、从传统护理到智慧养老、从“自助”到“智能”的蜕变。随着南京相继被批准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在医养结合、社会参与、养老评估、政策创制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夕阳红”们过得越来越踏实。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1396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