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这个零工业县 把投资10亿的项目挡在门
“零工业”留下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引来游人激活旅游业,旅游业又带旺特色种养业,串起一条脱贫富民的全产业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留坝找到了转化媒介
秦岭腹地的留坝县城全景(资料)。大片的绿地将小城装扮得分外美丽。记者陶明摄冬夜,踏着老旧的青石板,秦岭深处一条老街两侧的木质老屋纷纷掌灯,咖啡的阵阵香气从书吧里溢出。
杂货店里,居民李叔悠闲地看着电视。老供销社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样子,但里面已改造成风尚简约的青年旅社。拐出老街,穿城而过的北栈河两岸灯火阑珊,一旁的电影博物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老电影院。
“留坝,留下吧!”温州人谢国林真的留下了。“来这里数星星、看月亮!”号称已是“留坝人”的谢国林仰头说道。只见一轮明月挂在老城墙的门楼上,纯净、美好。
秦巴深处的陕西省留坝县青山绿水,旅游是主导产业,美丽的紫金河穿城而过,昔日荒芜的120余亩河滩经过近几年的整修,已因地制宜播种上了适宜高海拔生长的花卉(资料)。鲜花将宁静、整洁、清凉的小城装扮得分外妖娆,吸引着旅游者纷至沓来。 记者陶明摄“留”什么“不留”什么,留坝的选择题
被山间明月映照的,更有花海,民宿,菌菇大棚、散养的鸡场、漫山的蜂箱以及紫柏山高山滑雪场、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木工学堂研学基地,山间骑行训练营地……
在秦岭深处的这个小县,谢国林是留下来追梦的众多外来者之一。
用谢国林自己的话说,他“在最美丽、最幽静的地方休息,诗意地栖居在老街”。作为留坝老街书吧项目的负责人,谢国林还合伙经营着留坝的多个文旅、民宿项目。
有意思的是,如果要用一个“关键字”形容这个背秦川、面巴蜀的古县,首选的就是“留”——
留坝,得名于“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在这里功成身退,并给这里留下一座张良祠;留坝,有一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寒溪河,留下一段“若非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的“留人”佳话。如今,这个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绿肺”和“夏宫”,这个以“22℃夏天”闻名的地方,每到夏季,会留下众多消暑的度假客。
事实上,作为陕西脱贫攻坚主战场秦巴山区贫困县之一,“留”什么“不留”什么,始终是留坝谋发展的必答题:是留下绿水青山?还是留下采矿企业?
从2011年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留坝在“留”与“不留”的问题上交出了漂亮答卷:绿水青山,坚决留住;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不可恢复性破坏的矿业开发,坚决不留!
经过几年的努力,留坝把矿山都关了,把风电、生物质发电、小水电都停了。除了农产品加工,留坝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围绕“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和绿色种养业,让百姓共享绿色发展红利,这个秦岭深处的“零工业”县走出了脱贫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路。
留坝县城老街一角(资料)。记者陶明摄把总投资10亿的项目“挡在门外”
“绿水青山是我们必须永远留住的宝贵财富。凡是有污染的企业,包括水电等可能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能进入留坝。”说起留坝的“留”与“不留”,县委书记许秋雯的回答干脆利落。
20世纪80年代,留坝靠“伐木头、挖石头”,也曾有过短暂的繁荣。很快,林被砍秃了,山被挖烂了,水被搅浑了,搞丢了自己的最大资本,留下满目疮痍,留坝却贫困依旧。
痛定思痛,留坝人渐渐醒悟:毁生态卖木头和石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仅换不来富民强县,还遗祸子孙。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3421H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