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热 冷思考

2019-03-06 03:23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89 次

健身热 冷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运动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于是,近年来,健身房很快发展成了前景一片大好的产业。

  然而,本报新闻热线接到的投诉显示,该行业存在预付费纠纷、健身房圈钱“跑路”、私教不过关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不少烦恼。由此警示善良的人们,在健身热的背后,必须冷静思考,问题成因为何?如何整治?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健身行业需“健身”

  在对健身行业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向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咨询,健身行业归口哪个部门管理,有没有行业规范。几度询问后,被告知,截至目前,尚无文件明确健身行业的归口管理,也未实行行业准入。

  据了解,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联合多个部门着手起草相关规定和规范。未来,健身房或许跟教育机构一样,需要办理许可证、符合必要规范、相关从业人员具备一定资质才可营业。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关规范的出台,将为整治健身行业一应乱象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健身场所的投资方和运营管理者来说,为客户提供优质体验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一些投资者“乘风而上”,急功近利,期待以低投入在短时间内换取高回报,导致健身场所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不够,再加上专业人才匮乏等瓶颈,很难给健身客户带来优质体验,反而造成每年都有大量潜在的健身客户流失,从长远看,这是对健身产业的极大伤害。

  消费者本人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健身房要货比三家,查资质,听口碑,尽量避免预付费,选私教之前,储备一定的体育常识,与私教交流时多问问多听听,考察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知识,一定不能仅凭营销人员的一面之词就盲目消费。还要注意与健身企业签订详细的健身服务合同,避免霸王条款,一旦发生纠纷,也好维权。

  问题频发

  “孙女士们”的烦恼:健身房圈钱跑路

  2017年初,东丽区市民孙女士在军粮城一家健身房花3588元办了两年卡。当时健身房还没开业,说是4月份开,一直等到同年10月初才“试运营”,孙女士10月中旬到健身房时发现,大门上了锁,已有其他会员来讨说法。加入相关微信群才得知,有400多人上当,被骗金额1000多元至近万元不等,合计150多万元。从区相关部门得知,健身房负责人携款跑了,联系不上。孙女士说:“我们的钱打了水漂,想要回来,希望渺茫。”

  本报新闻热线近年来接到多起类似投诉,多家健身房或会所被指圈钱跑路,经营地点分别位于河西、河北、北辰、西青等区。接到反映之初,记者分别进行过调查了解,发现相当一部分读者的遭遇与孙女士相似,买卡之初,健身房尚未开业却宣传得天花乱坠,消费者禁不住忽悠花钱买卡却左等右等不开业,最终健身房还没开业或“似乎开业了一下”后就黄了,消费者想退卡,不是找不到人,就是被告知没钱,烦恼重重。

  王先生的烦恼:私教指导训练后被诊患病

  34岁的白领王先生,2018年5月5日,在西青区中北镇某连锁健身企业的一家门店办了张健身卡,花了5100元。当天由私教带领做了体能测试,显示左腿力量相对薄弱,私教建议加强肌肉锻炼。5月7日晚,在私教带领下做左腿力量和拉伸训练。转天起感觉左腿肌肉酸麻疼痛,且日益剧烈。9日晚发现尿液变成茶色。10日,经医院诊断为横纹肌溶解、肾功能损伤,被医生告知易患肾衰竭、心肌无力,如不多加休息,还可能罹患心脏衰竭死亡。

  记者联系当事健身企业。其负责人称,王先生健身一次数日后才诊断出横纹肌溶解,无证据证明与在健身房训练有因果关系,因此健身房不承担责任。目前,王先生已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正在审理中。王先生在投诉时说:“私教缺乏基本的运动常识,导致我运动过量受伤,健身房却拒绝承担责任,让人失望。”

  在处理王先生投诉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关于健身房私教的诟病也有不少。我国目前尚无健身教练资质的统一规定,私教从业门槛非常低,很多健身房招用私教甚至不看资质,只关心私教能不能卖课,能不能给健身房带来收益。健身房私教存在种种乱象,有的说得头头是道,指导训练却不是那么回事,消费者花完钱却整天面对“蛮不懂”私教,心情不爽;还有的私教卖完课就走人了,消费者对接手的私教不满意,想换人没有,想退卡不行,大把的钱也是白花了。

  成因调查

  1 影子健身房成心头痛

本文标题:健身热 冷思考 - 减肥健身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AQ5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