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减肥”二线扩张 中国需要更多大城市
中国的大城市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京沪等一线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同时,二线大城市正在加快扩张、做大做强城市平台的步伐。
强二线城市加速扩张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济南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和通知精神,济南市于近日正式对外公布济阳区划调整信息,撤销济阳县,设立济南市济阳区。这也是济南第八个区。
这也是两年内,济南辖下第二个撤县设区的县(市)。此前2016年底,经国务院、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县级章丘市,设立济南市章丘区,章丘成为济南第七个区。
截至目前,济南辖8个市辖区、2个县。市辖区是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2县是平阴县、商河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山东处于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间,西部则面临郑州、武汉、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势崛起,对人才、资金、技术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都可能对山东和苏北地区产生“虹吸”。而反观山东省内,济南、青岛对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较周边省会城市明显偏弱。
因此,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成为山东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次济阳撤县设区后,济阳正式纳入市区框架中。据统计,2017年济阳辖4镇6街道办事处,850个行政村居,人口55.24万,面积1076平方公里。这样一来,济南市区面积将由5022平方公里扩大到609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也多了55万人。这意味着,市区可使用土地指标相应增多,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也更多。
在济南之外,包括西安、合肥、郑州等新一线城市也在加快扩张之中。以郑州为例,该市计划将辖下的中牟、荥阳、新政撤县设区,最终力争全部县、市改区。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城市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对这些强二线城市来说,要通过改区扩大城市面积、增加人口规模,做大做强城市平台,这样才能增强自身集聚资源和辐射能力,才能加快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占据优势。
除了将辖下的县、市改区外,不少大城市还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市域范围以外的、原属于其他地市的部分区域纳入,扩大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例如,2011年通过“三分巢湖”,原地级市巢湖的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2016年,简阳市正式划归成都代管;2017年,西安代管了西咸新区。
在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平台做大的同时,强二线城市的人口、资源、产业的导入在加快,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都在快速扩张。在郑州,2017年郑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30.97平方公里。与2016年相比“长大”了86.2平方公里,同比增长高达11.6%。相当于一年扩出了一个普通地级市的规模。
数据显示,2017年郑州市人口净增加了15.7万,这也是郑州连续7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在二线城市中的表现相当亮眼。此外,长沙、重庆和西安的增量也都超过了20万。这其中,长沙已是连续两年增量超过了20万。
中国需要更多超大城市
与强二线城市快速扩张对应的是,京沪等一线城市近年来却处在“减肥”的过程中,加快疏解非核心功能。目前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为了从病根上破解这些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产业疏解政策。
2017年,京沪两市的常住人口同时出现减少态势。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同期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
广深虽然人口总量要比京沪小很多,但也是城区人口超过了1000万的超大城市。广东省去年提出,要推进珠三角城市控容提质,广州、深圳市严格开发规模、强度、边界管控,有序向周边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
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并不意味着人口往大城市转移的趋势会发生改变。在目前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人口转移往往不是转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在一线城市容不下,三四线、中小城市吸引力又偏弱的情况下,强二线城市将成为未来人口聚集的主战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曾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中国是一个总人口接近14亿的大国,是美国、日本的多倍,目前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仅有北上广深四个,未来这一数量将达到10个或以上。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M0O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