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行业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里面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中药事业,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支持中医中药的方针和政策,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但中医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这是为什么呢?
国家大力支持中医发展
中医中药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中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以其收费低、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中医中药行业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中药事业。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医中药事业的扶植和投入,并大力扶持有中医中药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制定有利于发展中医中药事业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至少出台了以下有关中医药扶持政策。
从《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中医药法》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战略政策,还有中医诊所审批备案制、医师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医疗连锁发展等“福利红包”。近年来密集颁布的中医药相关政策不难看出,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可谓空前。
如在此背景下,社会办中医馆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人更认为“中医药的春天来了”。
中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理想美好,现实骨感,中医的发展远没有想象的那般乐观。
【基层中医发展缓慢】
虽然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中医院诊疗人次占比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诊所及门诊部)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的数据显示,从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看,中医院承担了绝大部分就诊患者,而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的诊疗人次占比偏低。主要是因为中医院在场地规模、医疗设备和医生资源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也表明我国中医门诊部和诊所发展不足。
中医诊所想要经营成功也是比较困难的事,并不是所有的诊所都有它明晰的定位、对患者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特色的诊疗项目等,还有许多诊所挣扎在温饱线上,难免走上为了获取患者而急功近利的投机之路,这对百姓来说,也背离了初衷。
【中药出口占比偏低】
另有数据显示,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药类产品出口额34.26亿美元,同比下降9.13%。
【非品牌中药发展缓慢】
中药领域的研究数据来看,2014-2018 年品牌中药利润增速维持在10%-30%,业绩稳定。 而非品牌中药2017 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润有所下滑。而实际上,当下中国绝大部分中药都属于非品牌中药。
【中医负面消息频频爆出】
卫生部门“控费”层层施压,中药注射剂、中成药作为“辅助用药”,甚至“神药”的负面典型,频频被列入各地卫计委、各大医院重点监控、随时限(停)用药品清单……这些给中医发展蒙上不利的阴影。
至少有八大因素制约中医的发展
如今,到底有哪些困局制约我国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一、中药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虽然是中药传统国家,但是在中药科技上还是一个弱国。无论是在产值上,还是海外市场的表现上,都被日韩等国甩在了身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生产一些很便宜的中药材,出口到日本、欧洲,然后他们就生产成一些很贵的、赚钱的产品。日本和德国反倒成了中药市场最赚钱的国家。
中药虽然在世界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但我们国家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尽如人意。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M114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