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2019-03-08 15:55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69 次

培育急救"奇兵",打造"无缝"全民急救网络,招募志愿者缓解抬担架难题,全国首创《一分钟学急救》系列手册、首推"心肺复苏操"、"中风三步识别操",提高全民学急救热情……太原市急救中心志愿服务队自2011年组建以来,用优质的急救技术守护百姓生命,用大爱胸怀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近日,中宣部命名太原市急救中心为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让急救更及时

不期而遇的突发急症或灾难面前,患者或伤者往往因第一目击者不掌握急救常识,而错失最佳救治时间,延误治疗。

“如果在急救人员赶到前,第一目击者不是惊慌失措、大呼小叫,而是果断正确施救,就能为施救赢得时间,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市急救中心主任唐新宇说,因为意识到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2011年该中心便牵头成立了省急救志愿服务组织,把社会团体、社区和学校等人群密集单位连接起来,培育急救“奇兵”,打造“无缝”全民急救网络,让患者在突发疾病时,身边会有人施以援手。

他们还建立了全国首家急救志愿服务网站,通过开设“山西省急救志愿者之家”微博、博客,设立爱心积分专栏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急救志愿服务。

急救知识进万家

向社区居民传授如何识别中风症状,如何操作心肺复苏……安彦君是市急救中心科教科主任,也是志愿服务队的随车医生。这些年来,宣教工作成了他业余时间的“主业”。自2011年以来,安彦君每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急救培训50场,志愿服务时间达600小时。

安彦君说,为了让更多人学习急救知识,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急救大篷车进万家”学雷锋志愿活动。8年来,他和队友们走进农村、军营、社区、学校、机关、工厂等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义诊活动500余场,参与者5万余人,增强市民呼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社会整体急救意识。

招募并培训抬担架志愿者

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高层住宅的普及和老旧楼房无电梯等原因,抬担架难一度成为影响急救工作的难题。同时,能否规范使用担架,同样也影响着患者的救治效果。

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温江杨说,为了有效缓解群众抬担架困难的问题,早在2013年该中心便搭建起了志愿服务平台,面向社会,重点面向省城各大院校招募并培训抬担架志愿者,并与山西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搭把手,献爱心”学雷锋志愿活动。抬担架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至今,已有600余人志愿抬担架并协助救治患者1.8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急救车上有六种担架,且功能各异,如心脑血管疾病、外伤等突发疾病,都要用专属的担架。如果对患者因抬担架处置不规范不到位,就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大三学生李沿鑫说:“我参加抬担架志愿服务已有三年时间。每到节假日,我和同学都会来急救中心参加抬担架志愿服务,目前已经能熟练掌握各种病患的抬担架方法和技巧。每当想起参与抬担架志愿服务的场景,心里总是充满阳光和力量。每当听到经自己抬担架转运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时,就会感到欣慰和快乐。”

学雷锋,让他人活得更美好

“希望有一个固定开展志愿服务的场所,急救中心服务队的队员可以定期为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免费培训和进行实操体验。”唐新宇说:“我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拥有自救和互救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从向群众放发《一分钟学急救》系列手册,到深入各个场所推广‘心肺复苏操’、‘中风三步识别操’,如今这两种操已经成为多所中小学、医学院校的课间操……市急救中心服务队的一次次创新,目的都是为了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温江杨说:“我们始终铭记雷锋的名言:‘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市急救中心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表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作为新时代的急救人,只要有人身处困境,他们都会伸出援手。他们就是守护在百姓身边的活雷锋!

本报记者 郝晓炜

本文标题:太原晚报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X109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