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南首家海洋动物“三甲医院”
新华网海口3月8日电(记者严钰景 罗江)走进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港边的蓝海保育救护中心,一只巨大的玳瑁正在地上缓慢爬行,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的河南姑娘雍峥紧紧跟在它后面,不时往它受损的背甲上涂抹药水。她是这个特殊“患者”的主治医生。
作为海南首家功能完善的海洋动物医院,蓝海保育救护中心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检疫隔离区和兽医院两个功能区。其中,隔离区总水体1500吨,分为海豚池、海狮池、海象池、企鹅池等,主要承担检疫及近海海洋动物救护功能。兽医院设有手术室、微生物实验室、临床病理实验室和水质实验室等科室。
“一头鲸鱼的不幸遭遇促成了中心的成立。”蓝海保育救护中心负责人杨春雷感慨地回忆。2016年一头领航鲸在海滩搁浅,富力海洋欢乐世界的动物医疗团队赶到现场施救,然而,连续抢救20多个小时后,鲸鱼还是因呼吸衰竭死亡。“如果当地有比较专业的救治场所和设备,悲剧或许就能避免。”
2018年2月,由富力集团出资4000万元建成的蓝海保育救护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的大型手术台、气体麻醉机、牙病诊疗仪、血液分析仪和B超机等医疗设备均由德国、美国进口,因为装备齐全、技术先进被业内人士称作海洋动物的“三甲医院”。截至目前,已救助和放归玳瑁、绿海龟和中华鲎等海洋动物数十只。
高精尖的硬件设备和积极践行动物福利的救助理念,以及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密切合作关系,吸引了国际、国内大批海洋动物专家聚集,中心顾问、海洋哺乳动物专家、英国人史蒂夫·赫恩就是其中之一。
“中心通过救助、恢复、放归,提高南海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水平,树立生态文明典范,这样的理念吸引了我。”史蒂夫表示,中心从德国进口的大型动物手术台,目前在中国业界是首例,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了保障。
30岁出头的“主治医生”雍峥入职前已取得动物生态学硕士学位,又到台湾、香港等地学习海洋动物救治。从小就喜欢动物的她,上大学时选择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又在几个沿海省份的动物医疗机构工作过,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
雍峥给玳瑁涂上凡士林以保护患处不沾水,护士又抱来一只体型瘦弱的绿海龟。“它是5个月前被当地渔民送来的,困在渔网里不知多少个日夜,刚来的时候体重不到7千克,肤色已经变浅,一动不动处于濒死状态。”雍峥一边说,一边将一根自制的喂食器轻轻插进绿海龟的喉部,用新鲜海鱼打碎的肉泥喂它。
“它幸运地挺过来了,现在体重已长到9千克。”雍峥抚摸着她的“龟坚强”,语气里满是宠爱。刚收治时,它瘦得皮包骨头,连血管都找不到,但依然把前肢搭在水池边坚持打针,它对生的渴望,激发了人们帮它回归大海的决心。
为了给收治的动物最优的医疗生活环境,中心从一开始规划,就按照高于国际标准的动物管照标准建设。
“每一只动物,每天吃了什么、体温是多少、健康状况怎么样、心情好不好等一系列细节都需要时刻关注、一一记录,最大程度实现动物福利。”杨春雷表示,为保证救护池里的水质因子达到一类海水水质,还购置了维生系统。
“中心还将成立保育基金会,做一些海南本地野生动物的种群调查,做科普教育的公益活动,倡议和呼吁更多公众参与海洋动物的保育和救护工作。”杨春雷说。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095C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