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天气闷热咋应对?这些饮食习俗可参考

2019-03-11 00:31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52 次

中新网客户端7月7日电(记者 上官云)《中国天文年历》显示,7日小暑节气正式到来。在此期间,人们也将迎来“三伏天”,“防暑降温”成为生活的一大关键词。应对闷热天气,民间有不少饮食养生习俗可参考。

小暑时节天气闷热咋应对?这些饮食习俗可参考

资料图:民众泛舟度小暑。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小暑咋来的?

——它是“三伏天”的“预演”

小暑的日期如何确定?一个简单的判断,就是太阳达到黄经105°之时,大致在每年公历7月上旬。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古代有一本书,对“二十四节气”做出了注解,名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其中也对小暑有所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的意思是炎热,小暑便表示“小热”,某种程度上,是“三伏天”的“预演”。

从气温等因素出发,古人把小暑分为三个阶段,也称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第一候就说明了小暑时节的炎热程度:连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要跑到庭院墙角下避暑热,老鹰则更多在凉爽的高空活动。

小暑时节天气闷热咋应对?这些饮食习俗可参考

资料图:瘦西湖荷花娇艳绽放“小暑”赏荷正当时。孟德龙 摄

“可以这么说,节气就是个时间概念,相当于9点上课,12点吃饭等等。”民俗学者王娟解释,小暑不是节日,习俗并不复杂,“这个节气之后,天气开始闷热,即民间所谓的‘上蒸下煮’。”

如何应对闷热天气?

——这些饮食养生习俗可参考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小暑之后很快“入伏”,虽然高温天气对一些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很容易让人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在民间,有一系列饮食养生方面的习俗,调节脾胃。

由于高温高湿,古人认为,这会导致人体“阳气”丧失较多,所以需要适当进补,比较流行的食俗是喝羊汤,祛除湿毒。徐州等地入伏吃羊肉,就叫“吃伏羊”,据说,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小暑时节天气闷热咋应对?这些饮食习俗可参考

资料图:正值小暑节气,当晚,上海庄行伏羊节举行开锅仪式。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小暑前后,新粮食也会收获,这时就要“食新”,比如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新白面做的面条,慢慢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小暑吃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藕中所含碳水化合物较多,还有钙、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的功效。把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还能安神。

“鸭汤、冬瓜汤性凉,比较适合夏季食用。”王娟说,同理,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叶、土茯苓、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也可以适当食用”。

本文标题:小暑时节天气闷热咋应对?这些饮食习俗可参考 - 健康饮食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1100b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