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进理论创新

2019-03-12 10:58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37 次

原标题: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进理论创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既需要紧紧“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因为:

第一,传统文化是土壤。中华民族创造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作为先在的精神环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的深厚土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既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又具有广泛现实基础;既体现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离开了这块土壤,再好的理论也无法立足,更无法扎根。离开了这块土壤,愿望再好的理论创新,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第二,传统文化有营养。传统文化当中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方法等等,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营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同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也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吸收营养。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给予的高度凝练的总结评价。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滋养,理论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三,传统文化给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能够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当然也是我们一百多年来追寻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交往和治理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是与这个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到,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我国独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今天,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最不应该忽视的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力、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以求从中获得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营养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当然,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认知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需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

第一,要以理性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首先,审视自己必须要理性、客观、科学地“研究自己”。要理性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准确评价价值意义;客观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准确辨别优劣成分;科学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基因,准确判断发展动力。审视自己的目的在于准确定位,因此还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只有把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放在时代发展和世界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之下,才能更好地辨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强项和短板、精华与糟粕,才能更有信心和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服务。

第二,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自我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定位、明确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基础上,还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自我完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观照文化固有的本质特征。一是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系统所具有的排异性。没有排异性,文化就没有定力,就失去了稳定性。但是这种排异性如果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绝对否定上,就会固步自封,制约发展。二是传统文化体现文化特质所具有的同化性。文化的同化体现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形式。在学习和接受新理念、新观点、新事物时,消极的吸收与同化往往会体现出“生吞活剥”的教条弊病。三是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定势所具有的惯性和惰性。传统文化长期浸润和传承而形成的文化定势,使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难免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自我改造和完善时,为了克服文化的固有特征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自我改造和完善,这也是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本文标题: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进理论创新 - 健康饮食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1O2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