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华田代表:建议鼓励外资办医 取消公立医院医生事业编制
外资独资办医形式在中国目前已被允许,但推行并不顺利。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鼓励外资办医构建多元化医疗市场》的建议。
甘华田指出,外资医疗机构有助于引进发达国家的医院管理经验、先进医疗技术,促进医学信息交流和培训。又由于其收费高昂,故主要服务于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及其家属,以及高收入的富裕人群,可以对外籍人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增加外籍人员来华工作或者旅游的可能性 ,从而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甘华田分析,目前外资办医存在的问题为,在政策方面,我国医疗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外资独资办医形式已被允许。但由于政策和相关法律的缺失,外资办医推行得并不顺利。
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稳定的、连续的、可预期和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面临行业歧视政策的问题,不能享受任何国家给予非盈利医院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和土地优惠政策。同时,外资医疗机构因被冠以“营利性”称号,容易引起群众误解和政府部门的排斥而遭受社会歧视;三是由于外资医院在人才招聘方面实施合同聘用制,没有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无法评职称,因此难以吸引医学人才。
对此,甘华田对加快外资办医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一、对外资医疗机构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建议将外资医疗机构归类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税收减免政策。一方面,对新进入的外资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服务取消征收企业所得税,以支撑其初始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公立医院获得的高端医疗服务征收较低税率的所得税。
二、对承担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外资医疗机构给予补贴。外资医疗机构是逐利的,刨去成本开支,基本医疗服务很难带来盈利,外资医疗机构承担着不盈利的风险来践行社会责任,从事社会公益。
如果一直以来政府是因为公立医院“公益性”对其实行药品、设备等多项补贴,那么对外资医院的部分公益行为,政府也应对其给予补贴。因此建议对外资医院所承担基本医疗服务部分的设备、药品、人力投入提供相应的政府补贴。
三、取消公立医院医生事业编制,解决外资医疗机构人才供给难题。外资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只能高薪聘请各种高资历、有经验的专家坐诊,易形成年老、退休返聘多,年轻刚毕业能力不强的“哑铃”型人才结构,无法形成人才梯度补给。
虽然目前政策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医师多点执业,但在现实中很难践行。因此,多点执业只是一个过渡性措施,最终的制度安排应是自由执业,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充分竞争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使医生拥有更大的选择权,也使医疗机构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仅依靠自身的竞争力获得人力资源,而非靠行政权力来束缚医护人员。
四、财政补贴直接补贴给患者。将财政卫生经费补给公立医院,可能导致低效率和腐败,因此政府应转变思路,将财政补贴直接补给患者,实施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患者的购买力。
财政补贴直接补给患者相当于赋权给老百姓,患者可通过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谁提供的产品质优价廉、服务上乘,就购买谁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监督权,这些费用最终会流到医疗机构手中。如此一来,外资医疗机构可与公立医院展开公平竞争,专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和放心治疗,获得更多的患者群体,解决市场狭窄的问题。
五、正确引导患者向外资医疗机构分流。鉴于很多外资医疗机构在我国开办的时间不长,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质疑。因此,在外商投资初期,需要政府引导患者改变观念,逐步接受外资医疗机构的服务。
首先,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外资医疗机构就医就诊,形成“示范效应”;其次,在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大力推行双向转诊制度,将外资医疗机构纳入双向转诊体系,建立合理的分工分流机制,并在经济上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拉开收费标准,鼓励、引导病人按照规定合理就诊。
六、给予外资医疗机构公平的医保定点评定资格。首先,将传统的医保定点资格评定机制变为“公开招投标制”,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准入审查条件,每年一次进行医保定点资格公开招标,同时对拥有医保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每年进行考核,形成定点医院优胜劣汰机制。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312G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