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淡了吗?

2019-03-15 19:28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35 次

“我觉得,当今社会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维系着。在老一辈那里,这种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时空里,但对年青一代来说,大家的关系早已被现实割裂了……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馈赠礼物,交流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世了,新一辈的联系也就慢慢断了。”— 王磊光    

看到王磊光的这段话,内心五味杂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都有大批人次大迁徙似的回家过年,举国上下都在忙过年,可年味儿变淡似乎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儿反而淡了,这的确是个让人无法解释的话题。

小时候,笔者总觉得年味儿是一股浓香,扑鼻而来,口舌生津,垂涎欲滴。每到腊月,年味儿就从腊八粥的美味中走来,从杀年猪、打扬尘、敬灶神、贴对联、拜祖先、放鞭炮、访亲友的一道道程序中走来。那时候,年味儿是一张采购单,揽山珍,纳海味,是一张红彤彤的红包,飞入千家万户,传遍大街小巷,写满岁岁平安、合家欢乐。是一桌万家团圆的饭菜,飘散着浓浓的亲情。是一份贵重的礼品,馈赠亲朋,礼尚好友,带着喜悦,说着问候……   

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渴望,再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浓烈的滋味,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犹如平常的日子。多次问自己,是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逐渐老去的容颜带走了儿时的童真?还是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让我们难以兴奋?抑或是我彻底被这个变化的时代所淘汰?

细细思索,现在过年确实有点变了,当电视还是稀罕物时,贴对联、贴窗花、放鞭炮、守岁都是除夕必不可少的项目,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老传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消遣娱乐,平时的生活就像过年,再加上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让亲友间的联系变得频繁而紧密,不用像过去那样今年见不到也许就得再等一年才能见面,过年礼尚往来之后人们可寒暄的内容自然就变少了。逢年过节感受到的只是串门送节礼了,慢慢就成了走过场。

另外,社会压力普遍增大,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背后,有很多隐忧,就业、买房、婚嫁,每个问题都是一种现实的压力,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理压力,让人们并不能忘掉春节过后的一些难以释怀的事情,能在网上一天,却不愿到亲朋好友家中坐一会儿,这样给过年带来更多的沉重和疲惫,结果只能让人们对春节产生更多的淡漠。

“洋节”大行其道也是年味儿变淡的催化剂。春节前有圣诞节,春节后有情人节,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节日。年轻人是消费玩乐的主要群体,少了他们的喝彩与参与热情,春节自然就不像以前那般热闹和有生气了。

然而,笔者认为,春节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意义都是其他节日难以匹敌的。春节文化的演变里包含着不少社会的变迁,变化中也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尽管西方文明对传统的节日文化有冲击,也只是一些小浪花,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什么时候都是节日的主旋律,变只是方式的改变,其传统节日的社会意义和地位并没有丢失。

因此,年味儿并没有丢失,它只是变换了一种方式弥漫于我们身边:年味儿飘散在城市的霓虹里,绽放在路边的树枝上,悬挂在街头的灯笼里,写满祝福,送来喜庆;年味儿荡漾在农村的空气里,聚集在社区的新房里,演绎在电视的节目里,携带着脱贫的喜悦,描绘着美好的未来;年味儿隐藏在手机里,传递着快捷的信息,洋溢着新春的问候,上演着热闹的视频,烘托出喜庆的氛围;年味儿跟随在旅游族的脚步里,游遍东西南北,览尽天下美景,放松心情,享受美好人生;年味儿在一年四季的日子里,在孩子眼眸里,在学生的课间操里,在工人、干部的双手里,在街头健身老人的舞步里,在营养搭配的饮食里,在愉悦的精神享受里,天天如同过年;年味儿在家人的团聚里,在父母的叮咛里,在游子匆匆的行程里,在亲友的问候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年,还在继续,笔者已停止搜寻的脚步,因为年味儿已融入到滚滚的时代大潮里,不断幻化出万千姿态,变换着各种口味,但是象征着团圆、喜庆、情亲的年却永远根植在中华民族血脉里,如同我们炎黄子孙的基因代代相传。

本文标题:“年味儿”淡了吗? - 健康饮食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5152X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