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简政放权 丰富医疗资源供给

2019-03-19 15:15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91 次

6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主要举措以及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进展情况。

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务服务效率普遍提高、申请人办事更加便利。特别是通过电子化注册系统实现了政府高效监管,服务于社会公众。随着准入政策的不断优化,医疗行业的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行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丰富了医疗资源供给,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快建立审批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2018年6月底前,全国全面实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

在优化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方面,通知要求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或者有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医疗消毒供应等服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将该委托协议作为医疗机构相关诊疗科目的登记依据,并在诊疗科目后备注“协议”。

通知提出,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全面组织清理医疗机构审批申请材料,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可以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不再提供验资证明,申请人应当对注册资金的真实性负责。

激发医疗行业发展活力

郭燕红表示,近期,国家卫健委推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

一、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审批服务便利。2017年4月,原卫计委在全国启动实施了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一是网上公开办事信息。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依托电子化注册系统,集中全面公开相关文件依据、办事指南、常见问题,为申请人提供清晰指引。二是网上办理注册登记。电子化注册打破了传统审批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供了“不打烊”“不见面”的审批服务,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三是精简材料、环节,优化审批流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二、 加快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群众看病就医。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的登记注册信息通过电子化注册系统后台关联整合集成,形成医疗资源配置地图,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健康中国App、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登录电子化注册系统的信息查询端口,查询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三、 深化简政放权,激发医疗行业发展活力。近年,一批简政放权举措明显改善了医疗行业的发展环境。比如,取消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将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将妇产科医师执业证书与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两证合一”;组织清理“无谓证明”,取消医疗机构验资证明等。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医疗行业的准入政策环境,吸引了更多力量推动医疗行业发展。

四、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医疗资源供给。近期,国家卫健委陆续发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这10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这类新型医疗机构,一方面精准对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补充和加强了医疗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建立了平台化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集约利用。

电子化注册为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打好基础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截至2018年5月底,北京有10万余名医师、12万余名护士完成了个人电子化注册账户的激活登记,激活率超过95%。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继续推进电子化注册和网上办事服务,为社会办医、医生护士执业打通审批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高小俊介绍,2015年11月,北京率先开展电子化注册工作,建立北京市医政医管电子化注册平台,并陆续开展美容主诊医师、知名专家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电子化备案。借助网上流程,医师注册共减少办理材料10项,护士单件申请材料件数从“5~20页”精简为“6页以内”,办事时间大大缩短。

本文标题:深化简政放权 丰富医疗资源供给 - 行业快讯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91A33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