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视点
95岁王振义院士获“最美医生”称号,他的创新疗法与放弃专利的善举造福了全球万千患者
“这辈子看好了一种病,是欣慰也是遗憾”
王振义院士与学生一起探讨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 (瑞金医院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他不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而且为让患者都吃得起治疗该病的药,他没有申请专利。如今,这盒药只要290元,在中国还被纳入医保,而其他类似抗癌药的价格高达2万元以上。因为他的科学精神以及放弃专利的大爱善举,全球万千患者获得新生。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全球“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
昨晚,95岁高龄的他,在央视“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台上收获“最美医生”称号。
他说:“我这一辈子看好了一种病。但是,我最遗憾的是只看了这一种病,还有很多病没有攻克。病人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爱国,首先就要爱自己的事业。”
何谓“最美”?王振义的医学生涯就是对这个词的最好诠释!
八年潜心研究,终于让肿瘤“改邪归正”
2015年,王振义收到一封海外来信,附着一张陌生的外国小朋友的照片。这是一位美国母亲的来信,自述在十多年前得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濒临死亡,吃了全反式维甲酸,不仅康复了,还生了两个孩子。得知这特效疗法是一名中国医生发现的,她激动地写下这封信。
因为这名中国医生,全球获救者人数以及由此节约的卫生经费投入,均难以计算。
如今,瑞金医院血液学科团队还在沿着王振义的临床研究道路,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治愈率。如此看来,当初“零的突破”,更属不易。
1978年,王振义投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研究。这是一种最凶险、病情恶化最快、死亡率最高的白血病,90%的病人将在半年内死亡,最快的只要三天。“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海外科研进展零星传到国内,我们得知有人在尝试一些新疗法。”王振义回忆,海外的进展也不顺利,谁都没把握这条路能走通。
1986年的一天,王振义团队看见了“曙光”。当时,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了一名5岁女孩,她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
“只要能救她,怎样都行!”家属哀求。此时,王振义已在研究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但还处于试验阶段,分析女孩的病情后,他认为可以尝试。
女孩只吃了一周的全反式维甲酸,病情就出现了转机,之后情况越来越好,并最终被治愈。如今,女孩已结婚生子。
这就是全球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首个成功案例,之后出现第二例、第三例……
整整八年探索,在尝试了无数种方法后,王振义终于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在体外将M3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该疗法在日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古巴等国相继获得证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年出现“001号”病人这个转机时,王振义已经62岁。当他要尝试这种自制新药时,有不少人劝他:“您已功成名就,别折腾了,当心毁了清誉。”他却说:“我是为了病人!我们有试验依据!我,相信科学!”
八年潜心研究,终于改写白血病的治疗现状,王振义成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他的成功实践与相关理念还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格局。
此后,王振义与学生陈竺、陈赛娟等又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让这种曾被视作最凶险的白血病,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可被治愈的白血病。该治疗方法被海外媒体誉为“上海方案”,与青蒿素的发明等并列为“新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八大贡献”。
放弃专利,他说若只想着挣钱有违从医誓言
如今,“吃不起天价肿瘤药”让很多人唏嘘,这背后交叠着诸多矛盾,有病人的痛苦和无奈,也有药企研发原研药的巨大成本和难以想象的投入。不过,有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很便宜。今天,在中国,一盒10粒装的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售价仅290元,并已纳入医保。
这个“全球最低价”,也得感谢这位老人。他不仅成功发现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这种特效药,而且放弃申请专利。“老实说,当时没有专利意识,就想着快点救病人。这也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不计代价的。”他说,没想过要以此去发大财。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91B29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