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9-03-21 04:30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87 次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天津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现场。 

  昨天下午,人民大会堂天津厅,采访全国两会的境内外媒体记者到会旁听天津代表团审议,围绕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营商环境、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布局和发展智能制造等进行采访提问。

  把握机遇顺势而为 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新华社记者首先提问: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请问,天津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重大战略实施向纵深推进?

  市委书记李鸿忠回答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了 “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是做好天津工作的“元”和“纲”。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作了系统部署。天津是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一域,是协同发展的重要成员。2019年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就天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发展作了系列重要指示要求。1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就推动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六项工作要求。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阶段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推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任务的过程,作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扎实实践的过程,倾全市之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天津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在协同发展中,天津的定位是“一基地三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互接互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这“五互联动”促进了经济社会要素的大流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一大批高水平项目布局天津,仅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2016年11月挂牌至今累计新增注册企业900多家。天津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动、借势而为,在协同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李鸿忠指出,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天津面临着结构不优、新动能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针对于此,我们狠抓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举办两届世界智能大会,完善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天河超算、麒麟、飞腾等自主创新技术。狠抓改革开放,大力推动国企混改,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先后推出“天津八条”、“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民营经济19条等政策。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摒弃涸泽而渔、“切自己的大腿肉做下酒菜”的做法,规划建设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保护修复876平方公里湿地,关停两万余家“散乱污”企业,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为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李鸿忠说,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天津市委、市政府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体制机制保证,以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为政治保证。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我们要创新系统化协同化重构化改革思路,把天津的优势资源视为京津冀的优势资源,将天津港视为京津冀的出海口,将天津湿地资源视为华北的生态之“肾”、之“肺”,以政治纪律保证党中央重大战略实施,打好21世纪的“平津战役”。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决不会‘吹糠见米’、一日见效,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李鸿忠说,天津经过前一阶段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努力,今年1至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负转正、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今年预计达到80%以上,这些可喜的指标证明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做法是正确的。我们要遵循发展规律,咬定目标不放松,扎扎实实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走下去,相信一定会达到预期发展效果。

  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文标题: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健康新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11N39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