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輿情:植入式藥品廣告成監管盲點網紅食品安全惹爭議
近日,植入式藥品廣告成監管灰色地帶,引發輿論熱議。在影視劇中,投放植入廣告的藥品相關禁忌均未顯著標明,存在用藥安全隱患,輿論拷問監管責任,同時呼吁完善藥品廣告立法體系,加大監管力度整治行業亂象。多起網紅餐飲食品安全問題再惹爭議,企業保障食品安全,守法誠信經營是底線。保健食品再遭曝光,監管部門表示將持續高壓態勢,食品安全需社會共治。
【食藥行業輿情熱點解讀】
植入式藥品廣告成監管盲點 輿論呼吁整治亂象
近日,因鴻茅藥酒事件的持續發酵,輿論聚焦影視作品中的植入式藥品廣告。新華社上海發布《藥品廣告花式植入影視劇調查》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有數十部劇目有藥品廣告植入,涉及多個藥品品牌。在這些影視劇中,投放植入廣告的藥品相關禁忌均未顯著標明,可能對有相應禁忌症的患者產生誤導。該文章提出“影視劇‘吃藥’誰來管”疑問,拷問監管責任。
輿論觀點:立法和監管均存在“盲點” 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藥品廣告不能逾越法律底線。《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發表評論指出,無論是網站、客戶端,還是電視台、報紙,抑或是可以植入廣告的電影、電視劇,都不應該為了廣告費而違背法律規定、進行虛假宣傳。更多藥企都應該引以為戒,藥品廣告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光明網發表評論指出醫藥企業“隻追求荷包滿滿,卻忽略了請遵醫囑的溫情提醒,想要堵住影視劇亂植入藥品宣傳的漏洞,顯然需要對《廣告法》等法律法規進行再修改,用法律管住毫無底線的亂入行為。”
藥品廣告宣傳功效易給觀眾帶來誤導和危害。《經濟日報》發表短評,指出“有些植入情節很露骨地宣傳藥品功效,就可能違反法律規定,甚至有些功效演示是虛假夸大的,還可能給觀眾帶來誤導和危害。”
輿論呼吁開展專項執法整治,出台相關規范。《法制日報》表示,影視劇中的藥品廣告植入亂象,到了必須要整治的時候了!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在開展專項執法整治的基礎上,盡快出台統一的影視劇廣告植入相關規范,並持續加大執法力度,盡快遏制此亂象。
輿情點評:植入式藥品廣告亂象亟待治理
近年來,影視作品中軟性的廣告植入漸成常態。因廣告的生硬植入破壞了作品的故事性與藝術性,屢遭輿論詬病。而藥品具有特殊性,《廣告法》對此做出了嚴格的規定:藥品廣告在發布前必須接受審查﹔不得包含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等禁止性內容﹔廣告內容不得與有關部門批准的說明書不一致,並應當顯著標明禁忌、不良反應﹔非處方藥應當顯著標明“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而在影視作品中,這些規定都成了“擺設”。觀眾在熱門影視劇、綜藝節目的高效傳播下,易受到心理暗示,進而對用藥產生誤解,公眾的用藥安全存在極大的隱患。
醫藥行業普遍“重銷售、輕研發”,輿論認為,藥企必須提升創新能力,將市場資金和注意力轉移到藥品研發,真正做到“不看廣告看療效”。當然,藥企需要打造品牌形象,但在產品推廣時,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保障公眾的用藥安全,不能打“擦邊球”。同時,影視劇制作方對資本的需求也應該有起碼的底線意識。專家建議,治理藥品廣告植入亂象需健全藥品廣告審批部門、廣告活動監管部門和影視內容審核部門共同制定配套制度,完善廣告法規體系,降低藥品廣告監管執法中的識別難度,才能有效掃除監管盲點。
網紅餐飲食品安全問題再惹爭議
日前,微博網友@醒醒好吧因吃了南京一家名為“盒子蛋糕店”的網紅蛋糕腹瀉,跟賣家溝通時發現其証照有問題。近日,又一起網紅餐飲因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引輿論關注。北京電視台記者臥底某網紅飲品店,發現“新鮮”飲品內幕令人震驚:店員不洗手切水果,手擠茶包自己都直呼惡心,用發黑的芒果榨汁,店裡的新鮮水果純屬擺設,水果杯賣不完次日繼續賣。
輿論觀點:食品安全應時刻放在監管的“聚光燈”下
網紅餐飲的食品安全監管應常態化。《健康報》表示要促進網紅餐飲提升質量,讓公眾吃得放心、安心,相關部門的監管殊為重要,對網紅餐飲的食品安全進行常態化檢查,盡可能跑在食品安全風險前面。澎湃新聞表示,常態化、強有力的監管,才會逼著網紅店守住道德與法律的底線,主動提升品牌生命力。
輿論問責網紅店的幕后推手。《北京晨報》表示,之所以能夠成為網紅,是因為有著很多人的吹捧和推薦,這些助紂為虐者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11PG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