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的“智慧密码”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舞台上,一群满脸稚气的学生围在音乐教师黄钦敏身旁,在电子琴的伴奏下,清脆的童声、纯真的笑颜,格外动人心弦。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不禁心里一颤,就像是为我们写的。在这所新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居多,不少教师还是新毕业的,但他们一样在幸福快乐地成长。”校长谢芳青说。
在深圳宝安,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成立仅一年多。这是学校第一学年末的课程文化节,学生、教师和家长齐上场,展示一年来校本课程成果:课本剧、合唱、舞蹈、时装秀、才艺展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
“一年前学校开始招生,计划招400人,报名人数却没有想象得多。”谢芳青介绍说。同时,学校的部分设施还在建设中。
不择生而教、不完善的设施、新招聘的教师,这些并不妨碍学校的生命活力,用谢芳青的话说,这里的每个人正“如树一样生长,如花一般绽放”。
这般蓬勃的生长态势背后,是学校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智慧校本课程”。
让课程适合学生
课程文化节上,学生们表演了英语话剧《三只小猪》,对话流利,憨态可掬,把小猪的可爱和老狼的蛮横演得十分逼真。
这些学生都来自英语教师陈碧霞的一门校本课程“三只小猪话剧社”。尽管有13年教龄,也有管理学生社团的经验,但一年前,当陈碧霞决定开设这门课程时,压根儿没想到这事有多难。
“学生们都是自愿报名的,我们来者不拒。问题是,许多学生都是英语零基础。”这情形让过去习惯教高年级的陈碧霞有点懵。
面对这样16个一年级学生,陈碧霞只能耐住性子,从零开始。仅仅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话剧就用了好几节课。然后,什么是角色,什么是台词,什么是场景、旁白、道具,她一点一点向学生解释。接下来再逐词逐句熟悉台词。每周仅有一节课,等学生接受了这些知识,差不多一学期就过去了。
类似的情形,几乎每个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都遇到过。
第一年,学校仅有一年级400个学生、30多位教师,还不像一所真正的学校。尽管如此,学校对教育品质却有高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新开办,前景如何,家长都在观望。当初选择到这里就读的学生大多是全市靠后的“八类生源”,其中以外来务工子女居多。
“越是这样的学生,我们越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喜欢的课程,培养他们的健康身体、健全人格、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集团总校长高妙添一开始便对学校发展给出了定位。
什么课程是学生喜欢的?开学最初的一个多月,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日常交往,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需要开设了30多门选修课。
这些课程,除了少部分是根据学生的特长或天赋开设的,比如合唱、舞蹈、绳操等,其他大部分课程都是学生随机选报的。
“我们只有400个学位,没有挑选空间,所有报名的学生都无条件接收。”副校长邓世鹏介绍道。
相应地,校本课程采取走班教学方式。“学校未建好,课室数量不足,我们就把所有教室、办公室甚至室外都用上了。”学校教育教学部主任翁丽丽说。
这些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或拓展,学校统称为“智慧校本课程”。“所谓智慧校本课程,简单地说就是课程内容是智慧的,教学方式是智慧的,教育过程是智慧的。”谢芳青解释说。
每周三下午是统一的校本课程时间,学生们有序来到各自的活动场所,参与到喜欢的课程中。
“像我的三只小猪话剧社,16个学生来自全年级9个班。一年下来,他们已经成了一个友爱的小团队。”陈碧霞说。
尽管许多学生基础薄弱,但陈碧霞发现,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适应得很快。他们自主分配角色,一起制作布景、道具,在舞台上越来越自信。
教学即生长
其实,作为新学校、新教师,要提供适合学生成长需要、学生喜欢的课程,也是一次挑战、一次成长。
记者发现,作为英语学科的拓展课程,这里除了三只小猪话剧社,还有小红帽话剧社、英语萌音社、英语金话筒……为什么同一学科之下会有这么多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既服务于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也能发挥教师的不同特长,给每个教师提供新的成长平台。”翁丽丽解释说。
设计智慧校本课程,数学组5位教师斟酌再三,决定开设魔方课程和思维导图课程。
“这两门课程既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数学学科组长周泽珊说。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11Q63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