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去医院”背后:如新在向受众灌输什
无独有偶,有反传销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也有消费者向其求助,曾将如新的产品信奉为“神药”,但使用后却拉肚子,如新的销售人员却告诉他属于调整期,让他继续服用。在听从了反传销人士的劝阻后,才停止食用,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
对于所谓的“导师”坚持给参与者们洗脑,灌输“包治百病”理念的做法,一名曾经是某直销企业代理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这就是一款普通的营养果汁,那么在参与者眼中,产品并不是特殊物品。但如果对受众加以不断的洗脑,给参与者灌输‘这是让你百毒不侵的产品’的思想,让被神化的直销产品变成了比一日三餐还重要的刚性消费品,这样就直接刺激到了产品的需求量,那么公司和销售员的业绩也就升高了。虚假宣传不可怕,可怕的是用虚假宣传的理念给受众洗脑,让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时至今日,苏伟家中还有诸多妻子留下的如新产品。“之前妻子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在意这些东西,但现在整理起来才发现,家里存在的如新产品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多得多。”苏伟说。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注意到,2016年有消费者认为服用如新的减肥产品导致肾炎疾病病情的加重和反复,将如新公司告上法庭,最终法庭判决认为,已有证据表明原告的疾病与服用如新的产品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根据司法鉴定显示,如新的匀致胶囊铬含量超过国标11.6倍多,因被告如新公司存在过失行为,因而如新向被告支付补偿款2万元。
如新悔过了吗?
在此次事件曝光后,3月18日,如新方面发布声明称“对逝者表达最沉痛的悼念”,并表示:“立即采取调查措施,正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但苏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直到3月19日下午,如新方面才首次与苏伟进行了电话沟通,并希望与苏伟于3月20日见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如新在1984年成立于美国犹他州,1996年于纽交所上市。如新(中国)成立于1993年,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2006年获得直销牌照,成为了第三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受本次事件影响,截至当地时间3月18日收盘,如新集团股价下跌超过6%。
根据如新的业绩披露显示,在2007年如新中华区的营业额不足2亿美元,到了2013年,如新中华区营业额已经超过了10美元,成为整个如新集团第一个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的地区。
如新在中国地区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违规经营基础之上的。2014年,《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三篇文章,即《揭跨国公司如新的宣传谎言》《再揭“如新”骗局:涉嫌传销、洗脑》《三揭“如新”骗局:在美国屡遭处罚》,揭露了如新在中国地区的涉传活动。
2014年,如新方面发布声明向公众道歉,称“我们真诚地为这些不幸和未经授权的行为道歉”,并希望社会各界及媒体给予纠错的机会。此外,如新方面还表示将暂停推广会议和直销人员的招募,为集中资源对销售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将暂停所有业务推广会议,并同时暂停接受任何新销售人员及直销员的申请。
据此前人民日报《再揭“如新”骗局:涉嫌传销、洗脑》一文显示,如新根据产品销售数量和发展下线人数,将直销商分为从“见习”到“寰宇领袖”,共7级。在保证自身营业额不低于每月1万元的情况下,直销商每新发展4位直接的“下线”则晋升一级。直销商的收入由自身的销售提成和“下线”营业额的提成两部分组成,后者是高层级直销商收入的主要来源。“寰宇领袖”可拿到最多6层“下级”营业额的提成,其直接发展的“下线”需达到16人以上。
2016年,如新中华地区总裁范家辉离职。范家辉自2007年开始,就担任中华地区总裁一职。在范家辉离职之时,如新并未走出“三批如新”事件的影响,中华区业绩持续低迷。但继任者郑重在接任中华区总裁之后,迅速扭转了中华区业绩低迷的态势,根据如新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在2018财年,大中华地区的营业额达到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占到8.87亿美元,同比增长24%。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人民日报》的批评抑制了如新的发展势头,但如新经营模式和制度从未有过改变。“如新仅仅是暂停了各类大型活动和宣传,以及业务员的培训和发展,但模式还是那个模式,发展下线、给经销商较高的压力,要求经销商自掏腰包购买产品从未改变过。”而目前,正如苏伟所言,发展下线、开拓市场仍旧是如新业务人员的头等任务。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21Z95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