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才援疆:从“输血供氧”到“造血制氧”
□新疆经济报记者佟向东
近日,上海医疗援疆专家孙宽学亲自主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将一名血型为B型RH阴性血的患者重约3公斤、形似篮球状的腹膜后巨大肿瘤成功切除,并将出血量控制在100ml以内。
这是医疗人才援疆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动实例。
“十三五”以来,19个援疆省市派遣医疗队360余批次2.4万余人,开展门诊诊疗150万人次,实施手术13.5万人次,抢救急重症病人4.5万人,开展义诊活动1.8万场次。各援疆医疗团队不断完善“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受援地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由“输血供氧”向“造血制氧”转变。
精湛医术,让群众不出远门看好病
10月25日深夜,一名患者突然在尼勒克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痛苦地打滚。医院初步诊断是消化道穿孔,但不排除胃部有肿瘤的可能,只有手术打开腹腔才能确诊。如果打开腹腔,发现真有肿瘤,该院尚无专业技术条件给予手术诊治,还得缝合刀口、驱车2个多小时辗转伊犁州医院进行二次手术。
接到救助电话,钱轶华、钱芳、周建刚、奚静等几位援疆医生团队连夜赶到医院,确诊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并当机立断立即手术。经过一个多小时,手术成功完成。
选派知名医院的精兵强将,是新时期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的显著特点。上海8家大型三甲医院对口帮扶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8个科室,来疆的医生大多为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疗专家。今年5月进疆的辽宁第三批医疗队,19人均为中国医科大学4家附属医院相关科室的首席专家、科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
具有精湛医术的援疆专家的到来,为新疆当地群众打开了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大门。很多患者在家门口医治好病痛,既避免了长途奔波,又大量节约了医疗费用成本。
以院包科,提升受援地医院综合水平
9月6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的帮助下,吐鲁番市人民医院首次开办了自治区级的新生儿急救技术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的专家们,为吐鲁番市各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的60余名医务人员送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能与全国儿科界著名的专家们近距离交流学习,太难得了,收获很大。”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耿玉霞说,今后他们要多邀请医院的专家来指导吐鲁番市的儿科和新生儿科建设发展。
今年,天津医院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签署了以院包科共建协议,来自天津医院的主任技师、首席专家杨军担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5年之内,我们科室将会发展成为南疆技术水平领先、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临床检验中心,将以更精湛的技术服务各族群众。”杨军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各援疆省市的医疗援疆采取“以院包科”方式,也就是由援疆省市某个医院,专门对口帮扶疆内一个地区或县市的某个医疗专科。一所医院带动一个科室,一名人才引领一个科室,一个科室服务一方群众,新疆受援地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在逐步全面提升。
带好徒弟,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伍
近日,在江苏援疆“师傅”王俊宏和徐少华医生的远程指导下,“徒弟”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科的副主任陈林和库尔班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实施急诊PCI术。
王俊宏和徐少华两位专家借助新媒体,成立了“克州心血管疾病交流群”,为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建立一个新平台,为本土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去年,江西省派出19名援疆医生首次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19名医生重点培养了20名阿克陶县当地医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34项,当地医院取得了“两升一降”(门诊、住院量上升,转诊量下降)的显著成效,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自2016年4月以来,辽宁、湖南、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天津7个省市先后选派两批339名“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支持南疆四地州和塔城地区、吐鲁番市、兵团第一师等8所中心医院建设。援疆专家持续加强受援医院科室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结成帮带对子780多个,累计诊疗病人23.6万人次,实施手术2.7万台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00多项。另外,新疆各地也选派了1500多名医疗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省市的医院挂职学习,援疆医生在疆累计举办各类讲座7600多场次,培训医务人员11.2万人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为新疆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伍。
江西援疆:改善阿克陶县医疗水平
□新疆经济报记者赵悦
“今年8月,我们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在彩超引导下的危重病人心包穿刺手术,有了江西援疆医生的鼎力支持,现在我们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了!”11月1日,阿克陶县人民医院综合二科主任张嘉斌感慨地对记者说。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4191J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