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

2019-03-26 16:38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27 次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

  不知大家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身处某城却发现,这街道、这楼房,拍个照发朋友圈说是北京、上海或广州乃至其他任意一城,恐怕都会有人信。带有城市或者地域特色的东西越来越少,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相似物什却越来越多。

  既然城市分辨不出异同,那我还是去追求舌尖上的美味吧,用软件查了下,不管是东边的舟山还是西边的喀什,抑或是北边的伊春和南边的三亚,无论我身在何方都能找到四川火锅、沙县小吃、麻辣小龙虾的影子。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座座城市在建筑风格和口味上的趋同?

  建筑风格趋同:源自苏联传统+房地产“高周转”

  我们的城市从什么开始变得趋同?

  上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中苏关系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从前苏联传入的“国际式”建筑样式“红楼”,开始在内地流行。这种建筑样式,最早发源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之后影响到世界。

  直到现在,我们在很多大学或者老城区中还能看到保留着的前苏联样式的建筑,这种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地域特征,结构统一明确、重视使用功能,造型简单方正、门窗富有规律、外观线条整齐划一。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

▲前苏联样式的建筑

  尽管,这种舶来的建筑样式,现在被我们吐槽造型单一、居住环境拥挤,但从人类的发展角度来看,它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标准化的建筑样式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工期与建设难度便于推广,进而有效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住房问题,同时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也符合新中国成立初强调的集体意识。

  直到现在,我们城市里的很多房子,仍旧是由它演变而来的各种衍生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不再满足于“红楼”。更宽阔的马路,更高大的写字楼,更快的建设速度,成为每一个城市的追求,在“红楼”时代尚存的城市特质,被进一步磨平拉没了。

  为了能开发更多的楼盘,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论是跨地域的房地产开发巨头,还是三四线的小房企,大多都在复制着“高周转”模式,企业凭借快速开发、快速销售、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回流,以便投入到下一个楼盘的开发当中。

  为了保证这一模式能够良好运行,房地产企业通常从设计、管理到技术、建设等环节都有数套标准化的产品定型,以便最快捷地确定某一地块适用于某一方案。我们或许可以说开发商为了更快地获取利润从而放弃了因地制宜慢慢雕琢一座座建筑的工夫。

  漫步在城市的中心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很容易给人以城市相似的错觉,很多建筑看起来又何尝不是苏联“红楼”的变种。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

▲如今的高楼大厦

  但就城市而言,可以展现其独特性的不单单是商业区、地标建筑,更重要的是隐匿在城市中的文化与历史脉络。

  时至今日,如何根据客观实际打造具有地区特色又不违背艺术审美习惯的建筑,应是不同城市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如果仅仅是为了突出特色,就简单地复制古代建筑也不行,建筑的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征迎合人的需要。

  饮食趋同:食品的工业化生产

  你或许无法想象,不论是偏向清淡还是喜甜嗜酸之类的地方,总之有四川人的地方就有川菜川味。

  川菜之所以能传遍大江南北和四川是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着城市化,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外来劳动力,仅在2016年四川省就向外输出劳动力1133.9万人,人口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饮食文化的流动。

  以最具代表性的火锅为例,其组成部分并不复杂唯涮菜底料蘸酱尔,涮菜基本上可以通过本地采购来满足需要,至于最重要的底料也不是事,完全可以通过中央厨房的工业化生产,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保证了品质和口味上的稳定。这也是某些连锁企业能够攻城略地的重要法宝。

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

▲火锅。

  当然除了川菜之外,小龙虾、沙县小吃等也都是席卷全国随处可寻的美食。

  这与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产品的自身特质都有关联。以小龙虾为例,湖北潜江和江苏盱眙作为两大小龙虾生产基地,每年都会举办小龙虾节,这在吸引食客品鉴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本文标题:从建筑到饮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样貌和味道 - 健康饮食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619516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