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加强辅助用药监管:不让“小配角”抢了“
原标题:宣城加强辅助用药监管:不让“小配角”抢了“重头戏”
曾经,不少市民总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医院看病,总得拎一大袋各种各样的药回家。甚至一次感冒发烧就得吃上五六种不同的药剂。
种类繁多的药品,并非每一种都是“治病靠它”的主要用药,有的则属于小配角。这类小配角被称为辅助用药,单用它治不好病,配合主要用药可能会有助于康复,也可能起不到任何效果。
“乱用或者滥用辅助用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身体负担,也增加了医保开支。”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说,近年来为了加强我市辅助用药监管工作,我市积极探索实施了公立医院医院管理和费用控制“双百”综合考评,严格控制价格高、用量大的辅助性用药使用。经过三年来的高位推进,目前我市各大医院管理、费用控制、合理用药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去年,我市“提高区域内就诊率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入选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个典型经验(医改典型经验15个)之一,再次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我市在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分享宣城医改经验。
辅助用药野蛮生长
何为辅助用药?
记者了解到,辅助用药指有助于增加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或通过影响主要治疗药物的吸收、作用机制、代谢以增加其疗效的药物。或在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有助于疾病或功能紊乱的预防和治疗的药物。这些药物适应症不明确,或者说适应症太宽泛,在市场上大量的使用,不是起主要的治疗作用,而是起辅助性作用。
“有的患者来看病,觉得药开得少不放心,一些患者认为医生开的药多,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曲虹坦言,甚至自己经常遇到因为医生不给病人打吊瓶而来吵闹的情况。
除了患者本身依赖用药多的因素外,也有部分医生医治心切,希望这类辅助用药起到“神奇”作用,加速患者康复。同时,不少辅助用药的宣传存在一些导向性,误导了临床医生的用药。
这些因素叠加,让辅助用药乱用、滥用情况“野蛮生长”。市民刘东奇抱怨道,两年前自己的母亲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出来后发现母亲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多种老年病。医生共开了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依达拉奉、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丹参多酚、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喜炎平和复合辅酶等药物。而这些药物超过半数都是“辅助用药”。吃这么多辅助用药,到底有没有效果,他和母亲也无从知晓,只能硬着头皮遵照医嘱,每天大量服药。
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高位推进严管严控
在市区各大医院,《宣城市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十条规定》被张贴在显眼的位置。
记者看到,该规定对辅助药物、抗菌药物实行动态管理,公布了辅助用药监控目录信息,要求对不合理使用的重点药物进行通报、预警、限量采购或纳入黑名单管理。按照《规定》,我市还通过省医药集中采购监管平台对医疗机构网采情况加强监管,对采购金额及配送金额前10位的辅助用药纳入预警管理。同时发布了《控制性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和《宣城市2018年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明确规定控制性药品的品种、目录外用药比例等指标,促进药品合理规范使用。
“现在我们定期分析总结药品采购使用情况,实时监控采购金额排名靠前的药品,如果出现异常,立刻采用预警通报。”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陈拥军说,在《管理办法》等文件“指挥棒”下,医院的用药导向更加科学,用药情况更加合理。
诚如斯言,在严管严控下,患者负担大幅度减轻,病有所医也成为市民口中津津乐道的“热词”。
“要不是我亲身经历,我怎么也不相信看病只花了不到10块钱。”市民耿裕民说,在自己的印象里,医院一直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地方,最近带孙子来看病,医生态度不仅好,而且开出的药价格便宜。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3020295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