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顶营养杂粮“珠穆朗玛北坡”
“一年稳赚400多万元的老本行不干,偏干这个往里亏钱的营养杂粮,自找苦吃。”
“加工杂粮还要讲究科技创新,那背后要砸多少钱?”
两年来,宁夏九洋杂粮公司董事长陈树全二次创业干上“杂粮口袋”,深陷“舆论漩涡”。
他心里清楚,面对外界不断质疑,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陈树全曾在部队当特种兵16年,“训练挑战身体极限,经常负重20公斤,一天奔跑60公里”。从部队转业到宁夏创业,“搞物流配送10年,熟悉且顺手,每年利润400多万元。”
陈树全知道,不少大企业曾倒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熟悉而坚守,坚守而保守,保守才离死亡更近。
陈树全从否定自己开始,颠覆原来的创业模式,投身健康大产业,进入杂粮这个细分行业。他的想法一提出来,亲朋炸开了锅:“找罪受”“无底洞”……
陈树全也追问自己:平庸还是奋斗?轻松守业还是转守为攻?过滋润的小日子还是让人生无悔? “我不想只做一个杂粮加工厂,也不想靠低价来攫取市场份额,我选择通过基础研发和技术创新,让消费者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如果把创业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显然,陈树全选择的路是珠穆朗玛北坡——所有路中最困难的一条。
攀登珠穆朗玛北坡的背后,是硬碰硬的实力:人才、资金、技术。
陈树全跑遍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请有关科学家、教授“出山”助力创业。
他创办九洋杂粮公司的想法,逐渐清晰:人们过去吃不饱,现在吃得好,却营养不均衡,全国慢性病患者高达2.6亿人以上。九洋杂粮要为每个家庭提供杂粮营养和健康主食解决方案,促进全民健康。
宁夏山区盛产小杂粮,因缺乏销路而贱卖;山区百姓辛苦耕耘,却依然难以摆脱贫困……陈树全“爱之愈深、急之愈切”,那一刻,对山区生活感同身受的专家们也为之动容,流下了泪水。
“你可想好了,一旦迈出这一步,没有回头路!”专家们深知创业不易。
“干!”陈树全想,40多岁正是奋斗的年龄,再拼一把。
采访中,记者问一位教授:“市场上像九洋杂粮这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为什么愿意支持陈树全?”
“看中他的事业和人品。”这位教授给出了解释:“他干的是常青树事业,没有理由不支持他;先前每年有400多万元利润,没去享福,而是保持着军人本色,艰苦奋斗,让人钦佩。”
租厂房、上设备、搞研发,再次创业,花钱如流水,陈树全多年积累的积蓄眼看被“掏空”。
去年的一天,他抱着厚厚一沓材料,兴冲冲去找从事金融业的大哥贷款。
刚一开口,大哥就打断了他的话:“你一个民营小公司,搞什么研发?”陈树全的大哥入行金融业多年,曾眼见不少企业浮浮沉沉。
陈树全被大哥泼了一盆冷水。他找专家们诉苦,专家们明白,他没有筹上钱,便说:“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考验你的能力。你想要创业,就要抵抗住打击。”
第二天,专家们辞去陈树全为他们聘请的厨师,搬出了银川的高级公寓,入住永宁县闽宁创业园,“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3月17日,陈树全向记者讲述这个情景时,几度哽咽,“感动于艰辛创业路上有真情相伴。”
在九洋杂粮公司,陈树全指着一包褐色的“麸皮”说:“这是燕麦表皮的木质素,薄如蝉翼,只有几微米。我们给燕麦脱去木质素,用的是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微脱皮、轻碾压’的发明专利技术,最大限度保留了药食两用的功能。”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单凭一己之力很难成功,生态竞合才是产业发展主流。这种趋势下,只有积极扩大朋友圈,开放、合作、共赢,才能把产业蛋糕做大。
九洋杂粮采取的正是这种策略。
在科技协作方面,九洋杂粮先后与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建立了科技创新合作关系,突破了杂粮加工中营养流失、难煮难熟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杂粮与大米同煮同熟、营养均衡、高效吸收和吃法上的色、香、味、形、意的创新。
在科技愿景方面,九洋杂粮致力于推动杂粮主食化进程,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了“健康食品研发中心”,联合发展杂粮功能性食品产业。
目前,九洋杂粮在杂粮食品研发、功能性杂粮加工等多个层面不断创新,拥有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推出燕麦米伴侣、杂粮豆米伴侣等系列产品。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102150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