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心”如何同治?广东中医名家许学猛的“舒服之道”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 许学猛(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许学猛:
1964年出生,广东饶平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届百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
主要从事骨关节病的研究工作,擅长诊治颈椎病、腰腿痛、四肢骨关节病、骨质增生症等;创立“骨筋肉并重”学术思想、传承发展“肌骨同治疗法”,作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领军人物,成功将“肌骨同治疗法”申报为广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央广网广州5月6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实习记者 蒋珊珊)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也就是说,不主张孤立地“就病论病”,而是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系统地提出解决方案。
但是,如何针对不同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的医师理解各不相同,“形神同治”就是其中一个流派。那么,通过从精神和心理层面的介入,对躯体疾病的治疗将产生怎样的效果?在广东中医界,就有专家潜心于此。
“光盯着骨头是不够的,还要关注病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作为一位知名骨科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许学猛关注的当然是“骨”,“肌骨心同治”,这是他从业32年来最新的研究理论成果,是从中医理论特色中升华总结出来的。
按照“肌骨心同治”的理论,骨病,很可能病因在肌,甚至在“心”——即精神和心理,因此,骨病,需肌骨心同治。“生命长短与运动、饮食无关,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唯一是和心态有关,心态不好没多少长寿的。”许学猛认为,肌骨心同治的理论创新就在于“心”上。
发展历程:
从“就骨论骨”到“肌骨心同治”
纵观许学猛教授30年的从医生涯,骨科治疗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就骨论骨”,即病人骨头有问题,就和大部分医生一样,直接通过影像检查发现形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第二个阶段是肌骨并重。经过不断实践,许学猛教授认为,骨骼(关节)外围是筋和肉,筋肉起着保护、替代骨头的作用,其作用非常重要,很多慢性骨病的发病跟骨骼周边筋肉组织功能异常有关,因此,需要“肌骨同治”。
第三个阶段是肌骨心同治疗法。即追求身心统一,进行平衡治疗,通过帮助打造病人快乐的精神家园,来重塑平衡,找回健康快乐。
“我从98年来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迄今已经有21年,发现光是盯着骨头是不够的,还要关注病人的精神和心理问题。”许学猛教授表示,很多病人表面上是颈椎痛、腰腿痛,但实质上他的心理问题更严重,包括焦虑、抑郁各种心理问题。
据不同完全统计,在找许学猛看病的人中,有30%左右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心理问题和骨痛其实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心理有问题,就会放大了躯体问题”,许学猛教授特别提到,如果病人有认知障碍或睡眠障碍,就会很容易过于关注和扩大自己的不舒服,所以很多时候其实是心理问题。
因此,他强调,身心疾病都要治,心理疾病更重要。“所以我现在很多时候都是身心兼顾,心理问题一解决,很多疼痛问题也就解决了。”
理论实证:
从病人的信念中获得启发
许学猛教授为病人治疗(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许学猛教授每周都要和骨病患者打交道。每周三次专家门诊,从各地慕名前来就诊的疑难病人众多。
据许学猛教授介绍,来找他给骨头扎针的患者中,大部分扎针的时候都很痛苦。但有位患者因为有宗教信仰,每次来医院扎针的时候就默默念经。
“刚开始也很痛的,念着念着就不痛了”。对于这种现象,许学猛认为转移注意力很重要,可以缓解疼痛,渡过难关。
许学猛治疗室挂着的“无不舒服”牌匾(央广网发)
此后,他就在办公室挂起来“无不舒服”四个字,每次病人来扎针就让病人念这四个字,果然有效果。
“‘无不舒服’中‘舒’就是舍得与给予”,许学猛希望,病人可以从中保持简单快乐的心态。
治疗关键:
帮助病人找回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5/050H59C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