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体育运动不该只是“应试教育”
新闻观察:体育运动不该只是“应试教育”
在国家组织开展的体质健康调查中,我国学生的体质出现了持续下滑,胖墩、眼镜越来越多,长跑猝死的案例也屡见报端。这是因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少了,现在网络时代,不少大学生更是在没课的时候,都选择在宿舍“蜗居”,不爱好锻炼。不过,今后如果体测不合格,大学生有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国内已经有高校开始对体测不合格的学生“动真格儿”了。
大学动真格 体测不合格将影响毕业
近日,安徽安庆师范大学出台规定,从2019年起,如果应届毕业生体测不合格,就不予颁发毕业证书,学校对体测不合格的应届毕业生会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不合格就只能毕业后回校补考,若补考再不及格将无法拿到毕业证,学生毕业后只能取得肄业证书。
事实上,安庆师范大学的这项体测“新政”,其实也并不新。教育部对此早有规定,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体质测试中心主任 吴惠:体测虽然没有学分的限制,但是体测我认为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2014年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才允许拿毕业证。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 郑畅畅:其它文化课成绩都还可以,如果体测成绩拉腿的话,就没有办法参加评优评先。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主任 束景丹:我记得可能是去年吧,大概还真是有12个同学,应该是没有拿到学位证书,就是因为体测没过。
“重文化、轻体育”的教育理念致学生体质下降
专家介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和家长在中学阶段重文化,轻体育,都认为,只要能考上大学,体能达不达标不重要,而这样的心态和观念一直伴随着高中生走进大学,这是学生体质不过关的“病根”所在。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 黄冠鑫:很多人就喜欢呆在宿舍里不出去,不进行体育锻炼。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 蒋蔚然: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常年不锻炼,体育肯定不达标。
有高校老师指出,每年快到毕业体测时,都会有一些陌生人在社交群里发“代测”消息,要价四五十元一次,有的学校对体测工作没有特别重视,导致有代测现象出现,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因此不断下降。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体育部主任 郑超:有的人连跑步都不会跑,可想他的这个体质,跳不能跳,投不能投,心肺功能特别差。
专家介绍,国家对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一直很重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到60年代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再到90年代《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等,很早以前就开始强调“健康中国”这一概念。学校把体测与毕业证挂钩,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一民:体育锻炼是人一生中 要面对的生活健康的行为方式,他如果认为体测是纳入学分,一种考试行为,我觉得这个认识水平太低了,所以说学校你要教育学生,把体育锻炼成为你生活方式的一种。
“体测不合格无法毕业”倒逼大学生增强体质
专家坦言,既然教育部早就明确了相关要求,那么落实到各个高校,“动真格”反倒并非坏事。倘若每个学校从新生第一个学期就抓起,严格要求,就可以倒逼大家重视体育锻炼,既是对学业负责,也是对健康负责。
【新闻观察:体育运动不该只是“应试教育”】
加强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这个观念其实贯穿于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但今天,我们看到有大学要求体测合格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呢?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反映是去查查现在的大学生体能测试都包括哪些内容,是不是很难。我发现基本上就是测一下身高、体重、肺活量,然后再测试一下立定跳远、跑步这些非常基础的体育项目。但是很不乐观的是,即使是这些基础的体育项目,网络上很多大学生们还是表现出了紧张甚至是恐惧。我想大学之所以放出这样的“狠招”,应该是发现自己的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确实不够重视,身体素质整体偏弱,到了不得不倒逼一把的时候了。大学生们为什么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甚至排斥体能测试,我们不仅要去大学宿舍里找原因,还应该去观察一下整个教育环境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绝大多数学校是把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作为目标,还是仅仅只是让孩子上完体育课?包括大学,在相对更自由的时间里,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也只是把体育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就是说,从小体育运动就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它一直就是一项体能测试,我们没有从中挖掘兴趣,获得快乐,那么排斥它,也是很难避免的。
让我们找回“好动”的天性
有时候,体育运动也成了“应试教育”了,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体育运动呢?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1R462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