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风头正劲 营养保健品产业潜力巨大
(原标题:大健康风头正劲 营养保健品产业潜力巨大)
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膳食营养保健品行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兴起。我国保健品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保健品在消费者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得以快速成长,最初的产品以滋补品类为主。
第二阶段:繁荣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日趋活跃,保健品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行业进入壁垒低、毛利较高,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企业数量从不到100家增加至3000多家,销售规模也从12亿元增长至300亿元。
第三阶段:停滞整顿。由于许多企业盲目扩大产能、忽略产品质量导致消费者出现信任危机,市场开始萎缩,到1997年销售额下降至100亿元、生产企业数量不足1000家。1998年至2005年,相关管理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并先后在全国开展保健品市场大调查,要求保健品必须通过严格检测审批后才能进入市场,使得我国膳食营养保健品行业进入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四阶段:复苏发展。2003年以后,更多消费者重新重视医疗保健的作用,行业需求迅速增长,至2005年销售规模超过500亿元。同时受益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市场逐步规范化,2012年保健品行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第五阶段:并购整合。2013年后,由于我国保健品市场的高速增长和庞大规模,海外品牌借助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加剧,很多企业选择收购或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以期待借助后者的品牌影响力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
受益于经济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根据Euromonitor数据,我国保健品行业规模从2002年的4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7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全球占比达到1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健品市场。
按各细分领域统计,膳食补充剂规模为1355亿元,占比59%;传统滋补品规模为815亿元,占比36%;体重管理产品为110亿元,运动营养品为14亿元。据Euromonitor预测,2021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0%。
■
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 消费升级显著
收入增加,由生存性消费支出向发展性消费支出转型。生存性消费是指用于饮食、衣着、住房、水电等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的消费,发展性消费是指教育、旅游、娱乐、交通等满足家庭未来发展需要的消费。一般家庭会先支出生存性消费,再支出发展性消费。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由3.2%大幅增长至7.1%。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医疗支出占GDP比重也在逐年提高,2014年达到5.55%。营养保健品属于可选消费品,是在消费者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后,为保障未来生活发展、身体需要所增加的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进而增加对保健品的购买需求。
我们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中发现,保健品的销售规模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保健品市场规模的增速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保健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当收入增加时,人们更愿意在医疗保健方面支出,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未来健康可持续、高生活质量的心理需求。
收入增加,消费升级,需求结构变化促使行业供给侧改革,释放产业空间。近年来,海淘、代购等现象的盛行,也是由于我国中产家庭在收入增加后,感觉国内市场不能获得消费满足感,进而将消费需求释放在国际市场上,跨境购买或消费进口品牌。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在2016年我国跨境网购的用户中,38.6%的用户购买过食品保健类产品。我国保健品品牌和发达国家品牌发展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品牌、质量、服务价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国外品牌有差距,消费者对于国外保健品品牌的倾向性也反向刺激国内品牌加速改革和提升,用市场力量倒逼行业转型升级,从需求端促进保健品行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拉动行业空间放量增长。
人均保健品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增长空间巨大。根据Euromonitor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仅为25.1美元,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及地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7%、新加坡的22%。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品消费市场,并且消费规模逐年提高,但我国的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品消费意识、习惯的养成,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种类、频次将大幅增加,未来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人口老龄化:消费基数低 需求欲望提升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M093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