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营养”

2019-03-10 00:43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02 次

  近年来,我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3112所,其中学前教育学校1669所,义务教育学校1433所。有学生45.4万人,

  其中幼儿学生8.1万人,义务教育学生37.3万人,实施率100%,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

  注重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发展

  实行“四统一”,严把四道关口,统一食堂管理标准。

  统一原材料采购。在交通便利的学校实现一天一次配送,偏远学校实行一周三次配送,把住了物资采购安全关。统一制订供餐食谱。全市严格执行《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按照“一荤两素一汤,米饭管饱”的标准,每学期制定22套以上的带量食谱。实行“校财局管”报账制。

  强化食品安全。配送企业对收购的农产品按批次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后,再配送到学校食堂。同时,学校对配送企业供应的食材按批次索取相关的检验、检疫合格证,对于无法提供相关检验、检疫证明的一律拒收。建立禽类检疫试点工作。为了确保生产基地和农户养殖的鸡、鸭等家禽进入学校食堂,农业部门开展禽类集中屠宰试点,现场出具加盖公章检验证明材料,确保禽类安全进入学校食堂。市级每年开展两次、县级开展4次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全力推进“校农结合”。目前,我市构建以“学校 配送企业 生产基地 贫困户”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校农结合”模式。教育部门与农业、扶贫、供销、商务等部门对接,在摸清贫困村底数基础上,优先采购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的农产品。为了确保农户的利益,提高采购价格,大部分区县采取配送商配送蔬菜价,配送价的70%归合作社和贫困户所有,作为采购价,30%归配送公司所有,作为配送成本。目前,与教育部门签订的“校农结合”生产基地,共带动农户7342户,人口3.3万人,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生产的积极性,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同时,为了积极推进“校农结合”,我市对配送企业开展“校农结合”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估,如配送企业在本地生产基地有供应能力还私自采购外地产品的,实行黑名单工作制度,次年开始不准再参加当地营养餐食材的招标工作。

  完善营养计划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采用信息化管理。我市每年支付200余万元,引入了“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综合管理平台”。对学校食堂实行信息化监管,在市级建立视频监管中心,区县建立视频指挥中心,学校使用APP移动终端管理食堂。每天上传食堂管理的视频和图片,学校的食材采购、进出库在APP移动终端上完成,并对出库食材的营养质进行分析和提醒。对保质期只有1天的食材进行预警。系统可对食材来源进行溯源,查看“校农结合”实施情况。市、县、校管理人员可实时通过手机APP对学校食堂进行网上巡查,提高了学校食堂管理的实效性和精准度。

  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解决了学生的吃饭问题,给学生家长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如何监管学生营养不足或过剩的问题?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在2018年7月,经与市疾控中心对接,共同与贵州山久长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了学生营养健康监测系统。目前,在灯塔幼儿园、铜仁市第十一小学做试点,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三次体质监测,公司组织专家对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分析,学校根据公司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修改学生就餐食谱及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运动。同时,学校将每天就餐食谱上传系统中,家长可以从手机下载相关应用,查看学生每天在学校的就餐食谱及体质监测情况报告,共同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营养和运动量,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实施创新模式,改善学生的营养结构。在全面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市政府出台了《铜仁市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铜仁市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实施方案》,规定从2016年10月起,对学前和义务教育营养餐在政策规定3元和4元膳食补助的基础上,每天每生由市县财政分别补助1元。目前我市除了向学生提供“一荤两素一汤、饭管饱”外,还给学生提供水果、糕点、牛奶等,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结构,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各区县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与实施后的学生身体的对比,学生不论从身高还是体重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本文标题:铜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营养” - 健康饮食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09205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