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首批进口罕见病药品实行税收优惠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陈芳 田晓航)为鼓励罕见病制药产业发展、降低患者用药成本,从3月1日起,我国将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这将为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带来更大希望。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群占总人口0.65‰至1‰的疾病或病变。“毛发白色”的白化病、“肚大如鼓”的戈谢病……目前国际确认的罕见病种类约有6000种至8000种,它们绝大部分属于先天性、慢性病,30%的罕见病患者平均期望寿命不到5年。
由于病种繁多,我国罕见病患者已经形成一个相对较大规模的群体。罕见病在医改中的位置以及和患者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保障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用药。从3月1日起,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原料药,参照抗癌药对进口环节减按3%征收增值税,国内环节可选择按3%简易办法计征增值税。
从鼓励罕见病用药研发列入规划,到《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文件出台支持罕见病药品研发上市的措施,再到颁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成立罕见病联盟、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国家规范罕见病诊疗、保障罕见病患者用药的步伐不断加快。
“如果缺乏多学科管理,罕见病患者往往需要往返于不同科室,不仅延误了确诊,甚至还可能导致错误用药或进行不必要的手术。”中国罕见病联盟秘书长、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说。目前,上海、北京已相继成立了罕见病诊治中心,探索和推动罕见病多学科管理、诊治规范制定和罕见病的政策研究。
延伸阅读
我国破解罕见病难题迈出关键步伐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在我国,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疾病虽然罕见,但社会关爱不罕至。继部分抗癌药降价、进医保后,“保障2000万罕见病患者用药”提上议程。成立中国罕见病联盟、对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我国破解罕见病难题迈出关键步伐。
罕见病“站到了聚光灯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丁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罕见病研究、诊治。从2013年开始,其团队调研采集北京市30余家三甲医院5年来罕见病住院病历40余万份,发现罕见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显示,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50%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一旦配偶双方存在相同缺陷基因,下一代就有可能患罕见病。
没有对症药、有药价太高、医保难覆盖,让一些罕见病患者“望药兴叹”。
丁洁援引一份针对20余种罕见病的2133个患者的调查显示,78%的患者用药只能报销10%以下或者全自费,其中超过六成因无法负担费用支出而放弃治疗。
“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发病率不高,但各病种发病人数汇总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介绍,10年前,罕见病在我国几乎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如今,在政府、社会组织、医生、医疗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罕见病开始越来越多地“站到了聚光灯下”。
10年救治134名戈谢病患者
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确诊难,是罕见病诊断和治疗的另一难题。甚至有的罕见病患者,用了二三十年才确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等发布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报告显示,47%的患者不能被立即确诊,38%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一种罕见病新药的研发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截至2016年,我国上市的诊疗罕见病的“孤儿药”为189种,相较于多达6000种至8000种罕见病,远远不能满足治疗需求。
“肚大如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戈谢病,其治疗一年需要动辄上百万元的药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帮助134名戈谢病患者接受治疗,使他们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有的已经结婚生子,这是一个奇迹。”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介绍,针对戈谢病的思而赞援助项目在中华慈善总会2009年开展以来,共发放援助药品5.7万多支,价值13亿余元。
专家指出,罕见病涉及血液、骨科、神经、肾脏、呼吸、皮肤及重症等多个学科,临床医师普遍缺乏罕见病的专业知识。在我国,30%以上的罕见病患者需要5位至10位医生诊治才能确诊,科学诊断流程和相关临床路径、多学科会诊机制有待完善。
“不可能要求所有医生都能治罕见病,但至少要让他们有这种意识。”丁洁说,遇到某些症状时,只要能想到罕见病的可能性,及时将患者推荐到有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是一种进步。
2020年前初步完成罕见病注册登记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21160R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