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大管家”张宝芳:为民服务,她的热情从未消减
“社区老老少少都看得见宝芳书记为大伙做了多少好事,现在社区比以前好得没倍。”提起任城区竹竿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宝芳,居民们都挑起了大拇指。
柴米油盐,件件都操心;衣食住行,事事都牵挂。在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居民的心中,一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宝芳既是居民的“大管家”,更是他们的“知心人”。7年多来,张宝芳将原来“脏乱差”的竹竿巷社区逐渐变为济宁市环境改造和创新管理的典型,荣获“山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诸多荣誉称号。张宝芳说:“当这个社区的当家人,就得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居民满意。”
邻里冷暖总关情
坐落于济宁古运河畔的竹竿巷社区,是济宁最早的楼房社区之一,也因为建造时间早,没有安装供暖管道和配套设备。每到数九寒天的冬日,居民只能烧煤取暖。“如果冬天能用暖气就好了。”走访时居民随口的一句话,让张宝芳深深记在了心上。
为了让小区“室外干净、室内温暖”,张宝芳挨家挨户征求意见。“一是楼房没有取暖设备,二是想要供暖的居民过于分散。”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张宝芳又开始了新一轮工作,她一方面接洽热力公司反映诉求,一方面召开业主大会展开一次次磋商,最终全社区就供暖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施工中,有的居民怕建设加热站影响自家休息,抗拒施工,张宝芳又多次去这家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妥善解决了问题。
2012年供暖季来临,竹竿巷社区1500多户家庭如期送暖。这时,张宝芳没有休息,又挨家挨户走访,看暖气通了没,家里热了没,每天晚上11点多才回家。因积劳成疾,嗓子发炎,她不得不打吊瓶,可她拔了吊瓶回去第一件事,还是到居民家里问供暖情况如何,遇到问题就带着热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
有了暖气,社区居民发现,社区真是为老百姓办事儿的,逐渐开始热络起来。小区卫生差,安全隐患多,邻里不和,家庭矛盾,办低保手续不明白……“有问题,找宝芳”,成为居民的选择。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张宝芳都得在社区走上一圈,哪里有问题,及时整改。“办事儿就得办到老百姓心坎儿上。”张宝芳说。
在张宝芳的带领下,“干净整洁”“邻里和睦”“爱心互助”“文化生活丰富”“小事不出楼宇、大事不出社区”成为竹竿巷社区的闪亮标签。大伙儿都亲切地喊她“宝芳”,而这一声“宝芳”,寄托着社区居民的期待,也代表着社区居民对她的认可。
居民的事无小事
“在社区服务,就得想百姓所想,办百姓所需,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张宝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社区居民张俊峰、薛俊芝夫妻没有固定收入,身体也不好,祖孙三代挤在53.6平方米的蜗居里,张大爷已经睡了十几年的沙发。一天,薛大娘找到张宝芳不好意思地问:“俺老两口年纪大了,也没啥本事,能给俺俩找个活儿补贴补贴家用吗?”得到张宝芳肯定的答复后,薛大娘将信将疑地回了家。让她没想到的是,两天后,张宝芳就给老两口找了一份社区保洁员的工作,薛大娘激动得连声说“谢谢”。
张宝芳了解到,张大爷的儿子得了肝硬化,家里外债累累,女儿家里也不富裕。为此,张宝芳帮助他们办了低保,同时申请多方救助资金,帮薛大娘的儿子申请了经济适用房、女儿申请了廉租房。为了更好地回报社区对自己的关心,薛大妈主动参加了社区服务队,在社区当志愿者,定期参加义务劳动;张大爷则鼓足干劲,每天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早晨四点半就走上街头给社区清扫卫生。在竹竿巷,像薛大娘家这样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或上班就业,或低保救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宝芳书记为社区百姓,真是‘说破嘴、跑断腿’。”社区居民许庆香深有感触地说,两个女儿身体都不好,张宝芳来回忙了好几趟,为她们办理了低保。“现在政策好了,很多百姓不知道,咱们得宣传到位,符合条件办理的都给办理,一视同仁,一个不卡。”张宝芳说。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31223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