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第一弹:医疗垃圾行业首先被曝光
医疗垃圾黑色产业链被曝光
网易财经3月15日讯 又是一年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公布了2019年主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据央视2019年3.15晚会,医疗垃圾黑色产业成为第一个被曝光行业。
另外,央视3·15晚会预告片关键字显示:医疗垃圾的黑色产业、危险的辣条、“化妆”的土鸡蛋、缺德的智能骚扰电话、资质证书岂能如此挂靠、不卫生的卫生用品等。
以下为曝光全细节
河南省鄱阳县紫案乡一个厂房内对方着大量使用过的输液瓶输液袋等医疗垃圾,不少医疗垃圾还残留着药水。上面的标签显示这些医疗垃圾大多来自周边的医院。
在这儿把瓶盖弄完就完了。
除了输液瓶、输液袋这里还有少量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废物。按照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定,输液瓶、输液袋必须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才能回收处理,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等属于医疗废物,必须交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集中焚烧等无害化处置,不能重复再利用,了史老板承认他这里没有相关资质。
记者:你破碎需要什么环评?
史老板:需要。
记者:你办什么环评。
史老板:没有。
解说:史老板将加工医疗的地点分散到3、4处,偷偷将这些医疗垃圾加工成破碎料,卖给下游企业。
清洗医疗垃圾所产生的污水夹杂着各种药物残留,散发着刺鼻的味道,直接被排放到墙边的大坑里。
山东运城前场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摆放着一款款输液瓶、输液袋等垃圾。
记者:这个没输出完。
答:对。
记者:赵老板坦诚他也没有任何资质,清洗破碎料的废水混合着药水直接被排放到地里。
记者:你这水排到那里?
赵老板:它往下渗一点,慢慢渗。
记者:陕西西安一个废弃的养猪场同样是医疗废物加工点,记者一进门工人立刻警觉起来。
你再来,把人吓得。
怕啥吗?
害怕派出所的人来。
解说:地上堆放大量用过的输液管,过道里同样堆放着以袋袋使用的塑料管。除了输液管这里还有注射器、解剖等多种医疗废物。
李传杰:知道不,血包。
解说:这些本应该被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却同样加工成破碎料等待出售。附近村里里有好几家加工塑料管破碎料,每月加工量20、30吨,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医疗机构每月产生的废旧塑料管总量。
李传杰:我们这边都是从外地倒过来。
解说:河北保定的几个废旧塑料厂,一些医疗废物在这里被随意买卖。
经销商:回去都得洗。
为了防治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我国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多项规章制度,然而记者在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等多地调查发现,不少都在偷偷加工处理塑料输液瓶、塑料袋等医疗垃圾,甚至一次性医疗废物。
杨老板:然后下面现成的医院,几个县的医院基本上都是我们收的。
记者:一般是哪的医院出来?
刘老板:说不清楚,他们贼得很,从来不跟咱谈,他也不好探索这个。
记者:从业者心里非常清楚,清洗医疗垃圾的废水混合着药水势必污染周边环境乃至地下水。
从业者:这里边会有抗生素什么乱七八糟,不都是药嘛,药的成分里边还是有了。
李传者:术语医疗垃圾,流到地下污染地下水了。
解说:明知有危害,但是因为每吨破碎料可以赚取千元左右的利润,一些从业者仍然不惜铤而走险。
记者:这是违法的。
李传杰:都是违法的,吊瓶都是违法的。
解说:医疗垃圾又会被做成什么产品呢?我们的记者继续追踪调查。河北保定这加工厂大门紧锁,走进厂房里面堆放着大量破碎料,老板介绍这些原料都是由输液瓶、快餐盒等破碎料混合而成,中间还夹杂着一次性注射器碎片。这些破碎料经过简单加工就便成了这种白色塑料科技,业内称再生料。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不少地方有专门用医疗垃圾破碎料加工再生料的工厂。
负责人。河北做吊瓶是比较多,应该有几十家
记者::有手续的占多少比例?
负责人:太少了,基本上相当相当少了。
加工再生科技产生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地里。
记者:污水都排到哪儿去了?
负责人:后边,后边是自己的地。
解说:这些输液瓶、输液袋甚至夹杂着医疗废物做成的再生料,由于药物残留无法彻底清除干净,相比鲜料,再生料颜色会发灰发黄,带有药物残留的再生料最终回做成什么产品呢?记者继续向这个黑色产业链的下游追踪。
河北保定几家做再生颗粒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生产的再生颗粒大部分被下游企业加工成塑料网袋。
主持人:有人拿这个做菜袋吗?
河北省保定市再生颗粒加工厂:基本上80%都是做菜袋。
记者:往哪儿发?
河北省保定市再生颗粒加工厂:山东、石家庄。
解说:根据从业者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河北省任丘一家专门生产蔬菜网袋的企业,车间内正在忙碌生产,角落里堆放着正在生产网袋的原料。
记者:旧料也是多种产何在一块儿。
对。
这是属于PE还是PP。
PP。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Q6040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