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童时常“听不见” 听力下降隐形杀手就是它
玲玲4岁,上幼儿园中班。幼儿园体检,检查声导抗示双耳异常(B型图),老师将报告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及时带玲玲去医院行进一步诊治。但玲玲妈妈觉得孩子耳朵没有问题,不疼也没流脓,没当回事。直到最近,有时喊
玲玲4岁,上幼儿园中班。幼儿园体检,检查声导抗示双耳异常(B型图),老师将报告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及时带玲玲去医院行进一步诊治。但玲玲妈妈觉得孩子耳朵没有问题,不疼也没流脓,没当回事。直到最近,有时喊玲玲需要喊好几遍,发现玲玲看电视时总喜欢把声音调大;沟通交流时,她有时会说“啊?什么?”。妈妈这才意识到需要带玲玲去医院检查耳朵。就诊后,医生检查后诊断玲玲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妈妈有点糊涂了,孩子没喊过耳朵疼,耳朵也没流过脓,怎么得了”中耳炎“呢?小耳朵也没进过水,“分泌性”是怎么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感冒时,特别是擤鼻涕时,会有耳朵闷胀的感觉,听见的声音好像也隔着一层,但是咽下口水就会改善。这是因为由于感冒导致我们的鼻腔粘膜肿胀,堵塞咽鼓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中耳炎。
中耳是位于外耳道鼓膜深处的一个含气的空腔,它平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只在前下方通过“咽鼓管”与鼻腔相连。但是中耳的空气也是不断消耗的,当种种原因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气体输送不及时或不足的时候,就会导致中耳里的压力产生一种负压状态。
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是咽鼓管,成人的耳朵位置高,鼻子位置低,所以咽鼓管是斜的,与水平呈30°角,当患有流感、感冒、发烧等病症时,病菌不容易上行感染耳朵。而宝宝的咽鼓管生长发育还不完全,非常短,而且是平的,病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到中耳里引起发炎。所以,对于宝宝来说,鼻子与耳朵看似是两个器官,其实与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成人与婴幼儿的咽鼓管比较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使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发生障碍,中耳内的空气被吸收后得不到补充而为负压,甚至呈真空状态,中耳粘膜中的静脉出现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并聚积于中耳,便开始形成鼓室积液,即分泌性中耳炎。
而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因往往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玲玲妈妈这下明白了,分泌性中耳炎的鼓室内的分泌物不是经外耳道进水,而是鼓室内的分泌物由于咽鼓管阻塞不能排出。而玲玲近期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
全身症状:无明显周身不适,体温可微有升高,早期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有高热及哭闹不安。
局部症状听力减退: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即听外界声音低,但听自己说话响声增大,却听不清楚,当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积液可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好转,但儿童往往不会描述其感受,往往严重至家长发现儿童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由家长带来医院就诊。
耳痛及耳鸣:起病初期可有轻微耳痛,多以阻塞或闷胀感为主,压迫耳屏后症状可暂时减轻。耳鸣为低音性,在打呵欠、擤鼻时可出现气过水声,耳鸣可稍有好转。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
早期鼓膜紧张部或松驰部边缘充血,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光泽,呈淡黄色或琥珀色,积液未充满鼓室时,可见弧形液平线,凹面向上,变动头位时此线移动并始终与地平线保持平行。有时可见气泡。
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B型鼓室曲线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C型高负压型曲线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发病3个月内的需要密切观察。建议2~4周随诊1次,酌情对症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Q614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