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经营“僵尸”近10年:一家央企的破产清算

2019-03-26 06:29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63 次

(原标题:停止经营“僵尸”近10年:一家央企的破产清算之路)

中国航空机载设备总公司已停止经营近十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相关人士介绍,机载设备总公司此前已自行清算多年,但始终未能“善终”。此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依法破产成为出清“僵尸企业”重要路径,这使得机载设备总公司的破产清算成为央企瘦身的一个样本。

毗邻北京中关村,喧嚣的北三环边上,有一处安静的大院。这处大院属于央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字节跳动公司全球总部就位于大院北端,互联网新巨头的年轻员工们在这里出入。

但大院的其余部分寂静得出奇,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硕大老厂房,和旁边的办公楼都贴着封条。

3月20日,负责维护的物业公司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厂房目前不做使用,也不对外出租,等待整个园区统一规划方案落地。”

中国航空机载设备总公司(下称“机载设备总公司”)的注册地就在这个大院。这家国字头企业注册成立于1989年,曾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市场化发展,但如今只归于一纸市场登记档案之中。

接近机载设备总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已停止经营近十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

今年1月30日,北京破产法庭揭牌成立。2月15日,北京破产法庭裁定受理挂牌后第一起案件,破产清算的对象正是机载设备总公司。

《中国法院报》的报道称,这起案件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央企开展“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大局的具体举措。

上述人士介绍,机载设备总公司此前已自行清算多年,但始终未能“善终”。此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依法破产成为出清“僵尸企业”重要路径,这使得机载设备总公司的破产清算成为央企瘦身的一个样本。

停止经营“僵尸”近10年:一家央企的破产清算

从辉煌到没落

中国航空机载设备总公司比它的母公司航空工业集团还要更早出生。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航空航天工业部开始进行行业改革,引入现代公司治理架构,设立了一系列专业化公司,机载设备总公司即是其中之一,一同面世的还有航空发动机总公司、航空进出口公司等。

此后,机载设备总公司迅速发展为一家大型集团性公司。上述接近机载设备总公司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到上世纪90年代初,总公司已下设六个专业设计研究所和几十个工厂、公司,拥有十几万名职工。

总公司承担着我国所有研制生产的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侦察机、水上飞机及各种专业飞机所装备的各系统、装置和元部件的配套任务。

在当时,航空航天工业已提出“军民结合”工作方针。机载设备总公司研制生产了成套自动控制设备、工程机械液压部件、汽车零部件、磨托车等民用设备和产品。

其时正值“军队忍耐期”。1985年,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

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2018年12月25日在《中国航空报》撰文回忆称,依靠面包车、摩托车、冰箱、空调等各种今天看来“不务正业的民品”,我们“捱过”了1980年代、1990年代20多年的“军队忍耐期”,活了下来。

但作为一个过快成长的集团性公司,机载设备总公司也渐显疲态。上述人士指出,19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业务布局比较分散,影响了机载设备研发投入,总公司的制造技术也显落后,一些处理工艺仍停留于建厂水平。

“这与国有企业的职能也有关系,比如一个配件生产项目是为一个更大的工程配套的,上马时就知道肯定会亏钱,但还是要做。另外,为了保持整个项目的持续稳定,有的生产线也不能像民营企业那样非常灵活地就更换了。”他说。

严重资不抵债

进入21世纪,机载设备总公司开始负债。

北京破产法庭受理机载设备总公司破产清算案后,经初步统计,该公司对外负债达6178万元,被多家法院强制执行,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状态。

“几千万级别的负债规模在破产案件中并不算大,国有企业的债务情况存在一些鲜明特点,比如金融机构债权占比较大、很少民间借贷等。”3月20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尹秀超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到的一份裁定书显示,机载设备总公司就有一笔“历史悠久”的贷款债务。2000年时,北京市二中院对一笔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与机载设备总公司的借款纠纷作出判决,此后,这笔债权在不同的资产管理公司之间转让了三次,但直到2014年,还有392万多元未能偿还。

本文标题:停止经营“僵尸”近10年:一家央企的破产清算 - 减肥健身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6194L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