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华:一个产粮大县的“减肥”革命

2019-04-27 22:47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64 次

河南是粮食核心生产区,化肥减量意义重大 徐驰 摄

河南是粮食核心生产区,化肥减量意义重大 徐驰 摄

  4月的河南周口,麦苗正抽穗。

  西华县10万亩小麦对比田里,麦苗尤其肥壮油绿,麦穗均匀饱满,“减肥”后的提质增效水到渠成。这个农业大县悄然进行着一场农业“比武”,要把品质和产能提上去,把化肥农药用量降下来。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主要任务之一。等“瘦身”成功,西华今年计划把减肥增效范围扩展到70万亩农田。周口市也将在8县两区启动每处10到20万亩的示范推广。

  在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一场围绕农业绿色转型的“减肥革命”正在进行。

党永富在田间给乡亲们讲土壤修复 徐驰 摄

党永富在田间给乡亲们讲土壤修复 徐驰 摄

  叫板“化学”农业 谁说提品质就要掉产量?

  “稀稀拉拉三小片,扑扑楞楞尺把高,忙忙活活三把麦”。红花集镇张庄村村民杨乱今年71岁,吃够了沙碱薄地的苦。在老杨的记忆里,正是化肥这个神奇的东西,让乡亲们吃饱了饭。

  “那时候一亩地撒十几斤,苗壮叶子油绿,产量翻倍。”杨乱说,如今化肥量翻了十倍,每亩地底肥都要撒100多斤,粮食产量却不再涨了。

  “乡亲们都说‘地吃馋了’。”杨乱说,可化肥不催着,粮食要减产,钱越花越多,地越来越板。

  杨乱的苦恼,在各个层面都引发着忧虑。西华人党永富30多年前还是位农资技术员,在研究除草剂过程中逐渐发现化肥把土地变得酸化板结。“海绵土变成了‘千层饼’,根扎不下去,水肥吸收不够,苗弱养分差,动不动就闹旱。”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十几年前就已经关注到相关问题,作物化肥吸收率不高,挥发进大气里生成雾霾,流失到水体里造成富营养化。放眼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生物多样性、基础地力等都普遍下降。

  世界上对“化学农业”的反思也多起来,提出了纯有机种植等思路,要回归传统农业。而有机肥量大价高产量不稳,还触碰到重金属等隐患。人们一度认为有机才代表着品质,与高产是一对矛盾。难道不能兼得?

  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技术联盟理事长党永富30多年前还是名农资技术员,他研究除草剂药害时,发现化肥把土地变得酸化板结。

  于是,党永富开始了数十年的钻研。

  2009年,他的方案成熟,被总结为“一减一增一提一治”,即减少化肥使用,增加粮食产量,提高食材品质,防治环境污染。其核心要用到一种叫“碳吸附聚谷氨酸”的生物制剂。以前这种生物制剂由于成本高,只在化妆品中添加,如今科技可以把这种生物制剂成本降到每亩地30元,用减下的化肥成本就足以覆盖。

  党永富的技术首先在周口落了地。西华县来洼村从多年以前就开始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如今土壤修复,产量稳定。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在红花镇张庄村查看示范田小麦 徐驰 摄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在红花镇张庄村查看示范田小麦 徐驰 摄

  “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农业生态革命悄然来临

  3月11日,来西华观摩的巴基斯坦农业专家齐乌拉·马利克不满足只看地上麦苗。他各拔一株来对比,减肥的那棵带出大把根须,比一般的麦根足足多出一倍。从高肥中松绑,土壤也在悄然改良。

  西华县种粮大户曹自堂流转有1000多亩地,最初政府劝他尝试“减肥”,他坚决不干,因为心里没底。最后,县领导承诺如果减产包赔损失,他才拿出10亩玉米做实验。没想到,收割时别人玉米杆都干了,他这10亩仍在灌浆,保持了活秆成熟的姿态。那年高温灾害,很多玉米缺粒,他亲眼见证了试验田全是1400斤的高亩产。

  曹自堂越觉得神,别人越不太信。农民凡遇庄稼不旺,都觉得是肥不够,过量容易减量难。种庄稼是一年的血汗,都不愿拿来冒险。最大的反对来自农资商,多肥意味着多赚,减肥减的是财源。搞化肥减量很孤独,让人信服只有一轮轮实验。

本文标题:河南西华:一个产粮大县的“减肥”革命 - 减肥健身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4/042H431H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