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

2019-02-26 06:08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62 次

导读: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组织集团内医院联合建设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数据整合。建设基于互联网、移动端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包括集团展示、线上交流、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学、数据共享在内的六大功能。从医联体平台实施的效果分析,基于线上的资源共享和线下合作,有利于医联体内成员实现技术与资源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实现了医联体内成员互助和医疗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学是医联体内成员的学习平台。

2016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联合56家医联体指导医院成立了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发起,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指导医院网络和湖南儿科急救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由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单位共同组成的儿科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建设的目的是集中区域内的儿科专业力量,充分利用互联网前沿技术,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患者等资源共享,通过优势互补、上下联动来谋取共同发展,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让不同地区儿童享受同质化服务。

医联体平台主要系统框架

儿科医联体建设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线下主要以专家义诊、学术巡讲、进修学习等模式为主,线上借助互联网+医疗技术,建设医联体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医疗技术标准统一、诊断路径统一、治疗规范统一、服务模式统一四个统一。

医联体平台利用SOA面向服务对象的框架技术为各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主要分为以下五大功能模块:儿科专家展示模块、医疗圈协作平台模块、远程诊断模块(包括远程影像会诊、远程B超会诊、远程病理会诊)、院间转诊平台模块、远程教育与数据共享模块。

医联体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儿科与专家展示平台 儿科与专家展示平台是对整个医联体内部成员的信息展示,同时提供对患者的咨询或预约服务,主要采用动态WEB技术和定向IP技术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展示、专家展示、医联体通知、医联体技术等相关栏目,医联体内部通知和医联体技术栏目采用授权机制,只有医联体内成员登录方可访问。按照国家分级诊疗的总体指导思想,所有登录医联体平台的用户按照登录IP地址自动匹配到相对应地区的医院和专家,一定时间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进一步向上一级地区医院提出,所有医院和专家的展示按照医院影响力、专家影响力、技术水平、服务能力、解答问题满意度等实现在网上展示。

医疗协作平台 医疗协作平台服务对象对医联体内部成员,专家按照不同的专业、特长建立相应的医疗协作圈,协作圈内部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咨询、数据上传、疑难病例讨论等功能,对于医联体内成员之间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对上下级医院之间的技术帮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远程会诊平台 远程会诊平台是整个医联体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建设的内容包括远程影像会诊、远程B超会诊等,主要思想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向其他医联体内指导医院提供标准影像接口、影像处理功能、信息查询调阅功能和相关管控功能等,保证上级医院能够对下级医院传输的DICOM图像或者其他图像进行远程阅片、诊断、生成报告并供远程调阅打印。

远程会诊平台采用面对SOA的服务架构,目前主要有三种服务模式:诊断报告模式、影像诊断模式和影像全托管模式,影像中心服务器部署在上级医院,与传统的远程会诊平台不同,系统不直接和医联体指导医院进行数据集成和做影像数据接口,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自由选择:诊断报告模式适合对方医院有自己院内PACS,只需要提供对接,实现很少部分影像报告的远程诊断,该模式需要和对方PACS对接并使用云影像网关进行选择性数据传输,方便对方医院使用自身系统接收阅片结果及调阅远程报告打印;影像诊断模式适合对方医院需要对部分设备进行远程影像诊断(一般CT、MR等),对方则直接使用远程影像诊断平台客户端和云影像网关进行报告的登记和上传,数据仍然保持在本地,上级医院只负责阅片并生成阅片报告;如采用影像全托管模式[3],则将报告和DICOM图像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云影像中心进行保存,需要时使用高速网络调取,该模式适合对方机器比较少,需求比较单一的情况。

儿科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

图1 远程诊断平台云影像网关的三种传输模式

本文标题:儿科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 - 疾病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2/022632K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