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化·周记

2019-03-06 11:11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34 次

第A11版:文化·周记


中国青年出版社 马晓丽 著

王大珩,100名“改革先锋”之一,“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阅读本土作家马晓丽这部力作,你会更加了解王大珩这个人。

“对。”郭沫若回答说∶“那是一台静电电子显微镜,是东德IECK总统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我代表科学院出面接受的。”

“这么说现在我们自己也能造喽?”毛泽东问。

工作人员立刻详细介绍道:这是一台电磁式电子显微镜,比东德的那台静电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在大跃进中做出了一大批突出的科研成果,号称“八大件,一个汤”。这个电子显微镜就是八大件中的第一件。除了它还有高温金相显微镜、多臂投影仪、大型光谱仪、万能工具显微镜、晶体谱仪、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共八种有代表性的精密仪器。“一个汤”,是指他们研制出的一系列新品种的光学玻璃……

毛泽东认真地听着介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第七章 从废墟中崛起

1.大漠上的中秋圆月

王大珩抬眼望去,望着眼前这一望无际的沙漠。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一点生命的迹象,王大珩真地觉出了满目的苍凉。通往大漠深处的这条路,被这里人形象地称为“搓板路”。这里都是这种路,路面干硬而又凸凹不平,人在车厢里就像被放进簸箕里一样,东倒西歪不停地颠簸。颠簸了很久,他们才到达大漠深处的目的地——导弹试验基地。

基地里一片沉寂,所有工作都停止了,到处是安装了一半的设备,到处是趴了窝的机器……

这是六十年代初,因为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对中国的援建协议,中止了正在中国开展的150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撤走了在中国的1390多名苏联专家,并带走了全部的技术图纸,致使大批援建项目仓促下马,在建的项目也由于没有了图纸和后续设备而陷入一片混乱,不得不被迫停建。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导弹试验基地,也因为苏联专家撤走而停了下来。

当时,面对这种局面,国防科委开始调整思路,把目光转向了国内专家。他们找到王大珩,希望王大珩带队去导弹试验基地,对苏联专家在那里干了一半的光测设备进行全面的诊断,排除故障,安装调试,使其能尽快投入使用。

这是自苏联专家撤走之后,国防科委第一次启用国内专家。一切都是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进行的。人员经过严格的筛选,出身、成份、政治面貌、技术能力、身体条件层层把关。特别是政治面貌,最终筛选出的人里,除王大珩外个个都是中共党员。任务也一直都是严格保密的。所有人只知道自己要去参与一项特殊的任务,但谁也不知道究竟要到哪里去,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具体是去做什么。从一开始被选入起,他们就被告知了许多的“不许”:不许告诉家人自己正在参与一项特殊任务;出发前要像平常出差一样,不许向亲属透露详情;到达目的地后,不许与亲友通信联络;期间不许向任何人暴露自己的去向和工作内容……

临行之前,国防科委副主任安东少将专门来为他们送行。安东少将用充满希望的目光扫视着他们,加重语气说:“大家都知道,目前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我们自己,只能靠你们了,你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呀!我就不多说了,一句话,你们必须给我完成这个任务,要拿党票做保证!”

上了车他们才知道,他们是向着西北方向去的。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他们终于到达了西北的这个导弹试验基地。

58

本文标题:第A11版:文化·周记 - 减肥健身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B11R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