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要位置。食品安全对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监三司的《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专报〈2017年各类食品抽检监测情况汇总分析〉》报告显示,2014-2017年4年的样品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2017年较2016年及2015年升高0.8%,比2014年升高2.9%;监测问题发现率持续下降,2017年比2016、2015和2014年分别降低0.9%、1.4%和2.2%。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整体形势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但还应注意到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染色馒头事件” “毒豆芽事件”“特大地沟油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对于此类事件的预见往往捉襟见肘,而食品快速检测是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执法过程中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食品生产主体90%以上是小微企业,大型检测分析仪器难以满足其快速检测要求,故发展低成本、便携的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现阶段食品快速检测手段已发展出酶联免疫的检测技术、胶体金试纸条的检测技术、PCR的检测技术等一系列先进快速检测手段。其中传统的、相对单一的技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传统的化学比色法的快速检测技术集合了集束式冷光源、单色器等新技术,配合样品快速提取和富集技术,形成了可快速筛查几十种重要参数的食品安全速测仪。传统的电化学的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纳米材料和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大大提高。开发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双酚A、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等的传感器。
我国食品快速检测存在的问题
一是食品快速检测的能力、范围有限。食品快速检测箱所能检测的项目和食品种类有限,许多影响食品安全的隐患,如是否添加了禁止加入的添加剂等无法给出相对确定的结论。
二是食品快速检测的精准度、效力不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快速检测的结果不具有法定效力和准确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开展检测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食品快速检测的针对性、效率不高。基层市场监督、食品快速检测工作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总体检测力量有限,重复对畜牧部门检疫合格的产品进行检验,造成了检测力量的浪费。四是食品快速检测的经费投入不足。各基层局、所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日常监管的需求;先进的食品快速监测技术难以快速应用于食品快检实践之中。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的措施
一是严格制度规范。首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要求,建立符合实际、严密规范的检测程序和制度。其次,完善快速检测设备的配置。对现有设备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快速检测仪器、准确性和权威性。第三,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的投入,实现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创新、试剂及易耗品的更新。
二是提高专业水平。第一,加强专门人才引进力度,充实监管队伍。第二,实行食品监管岗位的专职化。组成专职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力量,建立食品快速检测室,配备食品快速监测车,扩大监管覆盖区域。
三是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分段管理大框架下的各项具体制度。合理划分不同部门应主要负责检测的食品种类,避免重复检测;在工作制度上,实现各部门间协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技术保障上,实现各部门的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资源整合。以此实现责任归属明确,部门衔接顺畅,监管快捷高效。
食品质量监管工作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安全大事,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检验检测工作,确保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合理利用,做好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确保我国食品行业良好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111043H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