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亟待尽快建立

2019-03-20 09:12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143 次

发生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食品安全风波,在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愤怒得以平息,疑虑得以回应,汹汹舆情渐趋理性。可以预见的发展结果是,责任人被追究,黑心商家被绳之以法,校园食堂大力规范,教学秩序回归正常。

这几乎是近年来各类社会风波发展的一般轨迹。问题是,一个学校规范了,其他学校呢?一个城市规范了,其他城市呢?今年规范了,明年呢?

近年来发生在校园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引爆舆情,哪一次不是群情激愤,哪一次不是严肃处理,哪一次不是高度重视?但事故依然在发生。类似于“高度重视、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等官场“四字诀”,我们还要听多少遍?

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校园食堂的长治久安。否则,依然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起来瓢。

校园食品安全,本不该单独成为一个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早就写得清清楚楚了。何况,2014年7月,四川省就出台了《四川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对校园食品安全作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2015年9月,四川省又出台了《四川省餐饮服务环节“明厨亮灶”工程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成都市食药监部门于2016年10月发布消息称,成都城区所有学校将在当年年底前基本建成“透明厨房”。

制度不可谓不多,规定不可谓不详尽,为何事故仍在发生呢?

法律法规当然是长效机制的一个基础, 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但还不够。还必须要有保证这些法律法规能落到实处的实施路径和监督措施。

第一,选定食材供给企业应公开透明。比如,合作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实力和资质,是否有不良记录,是否有与其他学校的成功合作案例,是否进行了公开的招标比对。

第二,食材采购应公开透明。比如,食材的原产地、企业、品牌是否准确无误,食材的运输、储存、初加工是否有台账可查,所有环节和材料是否做到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公开和及时查询。

第三、食品加工环节应公开透明。比如,食材储存、洗切蒸炒、剩菜处置、消毒除菌、灶台冰柜、油盐酱醋、餐具及用餐环境、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及身体状况等,是否都符合要求。

第四、教育和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应对相应环节随时介入监督检查。根据各自分工和职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检查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谁检查谁担责。严禁以上级领导的身份,在学校领导的安排和带领下,按照既定路线点位,匆匆一瞥,然后例行公事地座谈并发表“重要指示”——人畜无害、皆大欢喜。

第五,学生和家长的合法监督地位应当予以加强。不管是合作企业的选定、食材的采购、食品的加工,还是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学生和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否决权。一旦发现问题,学生和家长要有强有力的举措及解决途径。

因此,法律法规、实施路径、家长监督,此三者齐头并进、有序运行,即可形成校园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本次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即3月11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公布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根据该规定,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对陪餐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反馈。该规定还对公开食品进货来源、组织师生家长代表参与管理和监督、明确政府责任及违规后果等内容予以明确。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每一次风波,都该推动一个领域的成熟和进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让校园餐桌不再成为舆情的中心。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本文标题:校园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亟待尽快建立 - 曝光台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01H14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