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

2019-03-21 16:19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 : 63 次

2019年,校园食物中毒事故要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并比2018年有所下降,学校食堂推行“明厨亮灶”的比例要达到70%。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以上两条要求被明确为今年要完成的“硬任务”。

民以食为天。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因而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由此,任何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守护好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将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列为“硬任务”,是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所在,也是对公众期待的某种呼应。保障学生用餐安全,有关部门近年来下了不少力气,比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推行校长、教师陪餐制度等。但从各地的落实情况和不时出现的舆情来看,当前学校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管理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全国校园食堂的“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50%,各地都有一系列的探索,家长通过各色后厨App查看后厨工作实时视频,对食品加工与制作形成一种约束和倒逼,对确保“盘中餐”的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食品安全是贯穿整个链条的,从采购到保存到制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安装在厨房、配餐间的监控摄像装置,无法让食材是否属定点采购、食材是否过期、用水是否达标、储存是否安全等同样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趋于透明。因此,在“明厨亮灶”的推行之外,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明”“亮”的对象和范围,将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信息对家长和公众公开,让后厨真正“明”“亮”起来。

学校信息的全方位披露,是家长享有的知情权利的应有之义,信息不对等情况的改善,也可避免家校之间信任裂痕的产生和加剧。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他们对孩子入口的食物天然会保持高标准、严要求,他们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其他方式参与到学校餐饮的日常监督中来,无疑可以提高安全保险系数。而且这样一支监督力量,也可以有效打破相对封闭的校园餐饮服务生态,这也正是校园食品安全隐患难以根除的肇因之一。当务之急是各地学校要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家长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这一机制应有的积极作用。

制度再好,也是靠人来执行的。抓食品安全,不仅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还应落实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学校和监管部门都要切实担起责任,对任何失职失责者都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问责。同样,餐饮服务企业只有通过问责和处罚有了痛感,才会把食品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根据全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4月15日之前,各地食品安全办等部门要组织全面排查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年年讲,年年查,既要警钟长鸣,也要真查问题,真反思,真补漏洞,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飞飞)

本文标题:守护好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 - 曝光台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11R5020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