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要“瘦身”
第24届上海电视节正在热烈举行,“台长论坛”上传出讯息,电视要聚焦现实,讲好中国故事,以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电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体,现在有人不看报,但几乎没有人不看电视的,其中的电视剧更是成了大众最普遍的文化生活消费品。不断提高电视剧的思想艺术质量,力求每个剧目都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该戳力进行的。
应当说,这些年来,优秀电视剧不少,但更多的是那些并不优秀甚而拙劣的剧目,观众往往一面观看一面摇头。内中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问题较普遍,这就是电视剧注水现象日益增多。一些电视剧为了拉长剧集,生硬地加戏,情节冗长,故事拖沓,枝蔓丛生,台词空泛,一个用20集就能讲完的故事,非要用40集甚至更多的篇幅来完成,不仅浪费了观众的大量时间,还使观众的精神上受到煎熬。
电视剧注水现象是早已有之,于今犹烈。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曾下达过“瘦身令”,要求电视剧集数一般不要超过30集,但“瘦身令”收效甚微,总体上看来,不但没有“瘦“下来,而是越来越”胖“了。电视剧动辄五六十集、七八十集,30集以下的影视剧反倒成了稀缺品。由于大量“注水”,稀释乃至败坏了作品的内容,剧目的质量与观众的体验感越来越差。
“注水”之风所以盛行,是“赵公元帅”在指挥。电视剧是以集数定价格出售的,制作方就设法通过拉长集数,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依靠广告收回成本的买方电视台,剧集越长,植入广告的空间就越多,因而也特别钟情长剧。而演艺人员也由此可以增加片酬。这样,制作方、播出方和艺人都能在“注水”中得益,因而形成了皆大欢喜的“合谋”,共同靠抻长集数牟利。只是文艺创作“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被抛到脑后了。因而,解决“注水剧”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从礼拜赵公元帅的沼泽中跳出来,沐浴在为民服务的阳光下。
有人说,影视剧注水是市场行为,观众不喜欢可以另选其他。问题是,注水正逐渐成为行业潜规则。长篇剧俯拾即是,观众最终选无可选。对此,有识者指出,“这不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是一种行业病态。”我以为然。电视台的台长们应当视其为“行业病态”积极加以整治,在收购电视剧时特别重质量,拒绝“注水剧”,就会有效遏制它的生长。
文艺创作本应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长剧也有好的,并不是对长剧一概排斥,而是创作贵在精炼。鲁迅说:“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一精神同样适用于电视剧。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特别是当“奢”与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时,“入俭”就更难了。唯其如此,为了提高电视剧质量,就更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挤干“水分”,扎扎实实用“干货”和“硬货”去赢得观众,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24191D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