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 种植户们吃下“定心丸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 季盈盈)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201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2019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保持在2018年水平不变,分别为1.20元/斤、1.26元/斤和1.30元/斤。今年,稻谷政策相较往年发布的更晚一些、更慎重一些,但最终还是给了市场一个“定心丸”。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重点强调,要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201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春耕、备耕在即,给种粮农民和市场吃下了“定心丸”。在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的第16个年头,政策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行情会怎样呢?
今年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的第16个年头,政策的实施对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起到关键作用。十余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产量维持高位,种植面积由4.2亿亩增至4.5亿亩左右,稻谷年产量由1.7亿吨增至2.0亿吨左右,保障了口粮安全。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表示,自2015年政策价格改变了持续上涨的趋势,呈现稳中下降至目前的渐趋稳定,这是受市场在行业中的运行作用加大,我国消费、饮食结构对优质大米需求有所提升的影响。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一方面,是在降低政策对稻米的影响,逐步加大市场在行业运行中的作用,政策在未来主要起到托底保障的作用。进一步调整改进“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使用范围,这也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百姓消费、饮食结构改变,对优质大米的需求逐步提升,政策价格由“托市”向“托底”转变,将倒逼市场种植优质粮、生产优质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变化,“优质优价”的特征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成为市场主流。
前几年,稻谷价格水涨船高、米市低迷,大米加工行业利润整体微薄。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表示,随着政策价格回归到托底作用,“稻强米弱”困境有望缓解。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产区米厂陆续增加优质、精包、鲜食、品牌大米的生产,关注终端消费转变。另外,稻谷、大米市场出现跨区域、跨品种的购销,市场资源整合在加快,对未来市场参与主体对市场走势及行情变化的敏锐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4514万吨,同比减少1615万吨。其中,粳稻4297万吨,同比减少313万吨。中晚籼稻收购期已于1月底结束,截至1月25日,中晚籼稻3254万吨,同比增加60万吨。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表示,短期内,在大部分产区余粮相对充足、陈粮需要去库存的情况下,预计粮价上涨相对困难。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今年水稻政策性收购占比有所下降,市场收购的占比将逐步提升。未来产区农户售粮进度或改变了传统的春节后即缺粮的状态,毕竟市场需要一个逐步消化过程,对产区原粮保管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所以短期内,在大部分产区余粮相对充足、陈粮需要去库存的情况下,卓创预计粮价上涨相对困难。预计3-5月份,稻米市场稳中有所回落,6、7月份以后随着粮源消化、余粮紧缺,部分地区稻米价格或存在一定上涨空间。
2019年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并保持价格稳定,这让即将进入春耕的种植户们吃下了“定心丸”,水稻种植将继续有政策保障。不过分析师指出,传统单一依靠种植普通高产稻增加收益的模式已经较为困难了,要及时跟进终端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品种。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建议农民朋友们,可以多与当地的贸易商或企业沟通,根据周边及终端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选择有销路的的优质稻品种种植。另外,增加附加收益,可以发展农业特色观光旅游、田间体验、生态稻渔共养等。当然,农业“靠天吃饭”的习性还未完全改变,仍需加强田间管理,关注天气、气象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fm120.net/content/201903/030444Y2019.html